找总结网 > 总结报告范文 >

2020年及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 cwl2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XX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蚌埠市气象局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进展,为蚌埠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三五”蚌埠气象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 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市政府与XX省气象局签订了共同推进蚌埠气象现代化建设协议,蚌埠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区域综合监测网络等十三五项目先后实施,气象监测和预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气象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先后完成了全市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以及57个单雨量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建成了以4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GPS/MET水汽观测站、69个区域多要素自动气象站、8个高速公路自动监测站、3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4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以及1个新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站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气象监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平均站距达到7.8公里,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完成XX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气象基础业务能力稳步提升。加快推进气象一体化业务体系建设和预报服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建成了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SWAN系统、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综合业务平台+“环境气象、城市内涝、农业气象”等组成的一体化、集约化业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警水平显著提高,气象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3小时和10公里,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8.45%,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均时效达10分钟以上,基本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不漏报。

(三)气象灾害信息传播网络不断完善。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电话、短信、预警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近年来基本实现了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兴媒体平台发布气象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实现了至少有一种渠道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传播到每个社区、乡镇、村。

二、气象综合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一)决策气象服务让领导满意。始终把决策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做好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重要农事季节、高中考、节假日等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2020年共发布《气象信息专报》、《农用天气预报》、《气候影响评价》等各类决策服务材料102期,为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公众气象服务让群众满意。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气象信息服务方式和发布手段不断完善,气象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丰富。目前“蚌埠气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网易号关注粉丝近16万人,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93%,气象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官方微博“蚌埠气象”被评为“201X年度蚌埠市优秀政务微博”。

(三)专业气象服务让用户满意。一是通过部门合作,全市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已涵盖农业、林业、环境保护、水利、民政、国土、交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和环保部门合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试点工作,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建立了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互动式、专业化“互联网+气象为农服务”众包服务新模式,为我市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一)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修订完善市(县)气象业务与服务手册;加强预报预警服务管理,市县预警信息发布实行留痕管理;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行党政领导叫应制度,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收的到、叫的应,真正做到发令枪、消息树的作用。2020年,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共发布(变更、确认)各类预警信号71条,实现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全覆盖。

(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一是修订《应急预案》市政府修订印发《蚌埠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设立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指挥部,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和联动机制。市政府组织气象、水利、民政等有关部门开展全市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应急演练,提高了全市减灾救灾应急保障能力。二是完成了蚌埠市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升级改造和12379一键式全网发布,实现了多部门接入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三是对决策服务对象信息库进行了更新,目前手机短信决策用户达6909人,实现了面向各级责任人的信息精准发布。四是与环保局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机制,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联合会商。五是与民政局合作推进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共建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实现信息员社区、乡镇、村全覆盖。

(三)人工影响天气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人工增雨标准化作业点18个,拥有作业、指挥车辆9部,火箭发射架11台,作业人员 20余人。2020年全市共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16次,发射增雨火箭弹64枚,为缓解全市旱情做出应有贡献。

总投资约2278万元的XX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蚌埠基地项目顺利完工。基地占地面积46亩,业务用房3000多平米,包括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心、作业指挥平台以及业务系统等,可为2架飞机同时开展增雨作业提供作业指挥和后勤保障,为我市农业科学抗旱、粮食增产和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气象法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切实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依法履行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责,强化重大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制定了《蚌埠市气象局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办法》和《蚌埠市气象局重大行政处罚法治审核规定》,建立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编制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流程和“双公示”目录清单。依法开展气象行政审批和执法检查工作,气象行政审批工作优质、规范、无投诉。

(二)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一是制定了《蚌埠市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完成了全市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工作。二是建立了蚌埠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下发《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的通知》。三是和市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气象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并对全市有关单位进行了防雷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法治学习和普法宣传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法治建设相关内容列入市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建立常态化学法用法机制,邀请法律顾问和专业律师为全体干部职工普及气象依法行政、民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宣传月活动方案,利用“3·23世界气象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日期,积极开展《气象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等的宣传贯彻活动。

五、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全局硕士11人,本科27人,本科以上占比53.52%,硕士研究生占比15.49%,高级职称6人,县级中级职称以上9人,基层台站青年业务技术骨干3人。修订并印发了《蚌埠市气象局科研管理办法》,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筛选、进展督查、验收评定、经费使用和评选奖励,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气象现代化的软实力。

六、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着力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党性修养。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理论学习制度。2020年全局共组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10次,民主生活会2次,专题组织生活会4次,专题党课报告会6场。二是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警示教育工作,开展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为主题的全省气象部门第16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以及“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2份,召开“讲重作”专题学习研讨会3次,组织新任科级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会2次,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活动2次,约谈科级党员干部2人次。

(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积极选派1名党员干部到怀远县陈集乡大桥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全局16名党员干部共包保贫困户48户。积极捐助1.5万元为贫困户改造危房,捐助8万元帮助该村实现大院路面硬化以及建造公共厕所等。每月固定由局党组书记带队赴大桥村开展包村入户帮扶工作,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所有贫困户均能按期脱贫。

(三)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认真做好“蚌埠好人”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推介工作,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学雷锋”、文明交通岗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双拥共建、义务献血、送温暖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道德讲堂活动3期,“我们的节日”活动7期,文明交通岗执勤302人次。年内获得了“十佳书香机关”、“ 文明创建先进单位” 、“第十一届XX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2020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建设。

1.完善气象监测网络规划布局。一是加强部门合作,规划和优化全市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形成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和交互渠道,增强多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合力。二是开展国家天气观测骨干站网升级改造工程、重点区域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重点区域多要素气象灾害监测网格化分辨率达到5公里。

2.提升精细化短临预报服务水平。推进市县一体化综合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提升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短期气候预测水平以及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警应急响应能力。

(二)构建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1.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努力构建智慧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2.提升重点领域专业气象服务能力。一是强化重点领域、重要区域、重大活动等的气象服务保障,提升全市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装备精良、空地一体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三是发展“智慧型”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打造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四是开展城市气象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市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五是加强生态环境气象观测系统及运行保障系统建设,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推进环境气象监测预警。

(三)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气象科技水平,集中解决制约业务服务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二是发展现代信息应用技术,推进智慧云技术在气象业务领域的应用。三是着力培养气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支持力度,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四)构建气象法治管理体系。一是加强地方气象法治建设,推动气象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健全与《气象法》相配套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二是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三是加强部门联动,推动气象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政府化。四是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

(五)推进气象科普工程建设。一是加快市、县气象科普展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向社会普及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二是加强和民政部门合作,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设立社区气象科普宣传站,建设若干个气象科普示范乡镇和气象科普示范社区。

(六)推进党建和文明创建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和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工作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三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务公开,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四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和健全联系群众制度。五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六是结合部门实际,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七是健全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干部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