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培训学习总结 >

区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 cwl2

2020年8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103教室济济一堂,来自汕头市濠江区的中小学教师将在这里开始为期5天的“4个100工程”之骨干教师培训。很荣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开班第一课,张倩苇教授说的“教育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言犹在耳。想起曾有人也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批量生产”的,追求个性化见效太慢,而我,一直不同意那样的观点,却苦于口拙无力辩驳,张教授的话不就是最好的理论吗?张教授关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人”。她深入浅出的剖析国内国外教育理念的差异,理论联系实际,娓娓道来,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信息的大门,我窥视到了自己信息的匮乏,也深深为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叹服。

MOOC、SPOC......一个个新名词听得我云里雾里,还好林晓凡博士在《优课的设计》中都一一做了诠释。在课上,林博士将优课概念简化为:“设计+课件+实录+资源+练习+反思=优课”,阐明了优课的评价标准,罗列了“2020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教学设计(10%),教学实施(50%),教学效果(30%),技术规范(10%)。他侃侃而谈,谈“优”色变似乎变得有章可循了。

操着一口广普的徐福荫教授是一位慈祥的老者,更是一位活泼的学者。尽管在《教育信息化催生教与学的变革》一课上,当他要点名互动时,我也曾赶紧躲闪与他目光的碰撞,但教授超前的理念,活跃的思维,风趣的语言却是余音绕梁。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张白纸,一张红纸,几支不同颜色的笔就能制作出一段精彩的微课。张秀梅教授用一段视频演示了我认为的不可能。记得之前自己录制微课时,因为设备落后,软件落后经历的种种困难,在张教授主讲的《教学微资源加工与制作》中,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她的课,让我真正见识到信息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教育需要情怀,需要激情”——柴少明教授在主讲《多样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时如是说。这话真是醍醐灌顶,当我们安于现状,自认为把教科书都翻烂了的时候,殊不知自己正慢慢将教书变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初上讲坛时,曾信誓旦旦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人坚守着这一初心呢?柴教授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标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有效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喜欢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对自己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展开探讨,结合自身实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不断成长。

难忘容梅老师在《信息化时代教科研工作的新模式》中展示的活灵活现的课件。一探听,才知道那玩意儿是“希沃白板”,带队的曾德泓站长告诉我们,在教室的班班通里都有安装的,我们不禁哗然——原来,高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学科教学法研究-小学语文》是林玉莹老师主讲的,也是我最期待的。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线老师,特别希望学到更高效、更减负的教学法。林老师从教科书的变化思考课堂教学的改革,分析了统编版教材编排的意图。通过课例分析,分组探讨,渗透了新教材教法:1、要加强文本阅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2、强化单元整合意识,促进知识的前瞻后联;3、从“学”的角度思考学习过程的设计;4、落实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加强过程性管理。林老师对统编版教材的解读深刻透彻,教态亲切和蔼,教学机智灵活,让我受益匪浅。

研修最后一天,是班主任廖智辉老师上的《学科资源与工具》。常常在班群里“见”到廖老师,常常被他的幽默风趣逗乐了,常常想这样的年轻人,讲起课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果不其然,课上课下一样的幽默风趣,可以说听他的课,更像听一位邻居小哥在唠嗑。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利用资源把微课做的更好等,内容高深,却不莫测。

8月15日~8月19日,虽然是短短的5天,却是忙碌而充实的学习之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游走在华师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课堂上,我们的视野得以拓宽,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专业知识得以提升。“活出生命的意义,在工作中创造价值与感动”,容梅老师在课末与我们分享的这一感悟,永远铭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2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