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应用写作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

| 新华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自学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好的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1

红岩是一本让我学会坚强的书,主要讲了重庆解放前共产党与敌人斗争的故事。书中的江姐、余新江、陈松林、成岗、谢云峰……还有众多反对三民主义的群众们,都是令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什么毒刑拷打,都阻止不了他们对党的忠诚与信任,他们甘愿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宝贵的生命!

其中,我对江姐的印象特别深刻,文中江姐因为判徒甫志高而被特务捉进了渣滓洞,受尽了折磨。那里,江姐被带进了刑讯室里。敌人为了让江姐说出党里的秘密,用绳绑住好的手,竹签对准了好的指尖……我似乎见了血水飞溅……当江姐昏过去时,敌人泼出了一盆冰凉的水,直到江姐清醒过来,他们再钉……一阵阵令人心悸水声,竹签扎进去的声音,都好像尖针刺进大家心里,让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大的竹签……在我看见这段话时,心里不免感动悲伤,眼泪更是争先恐后地想流下来。我们这一辈的小孩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有爸妈的宠,长辈的爱,更是没有体验过那种艰辛。而文中的江姐,遇到这痛苦,根本没有一丝丝呻吟,可见,她为了保卫党,受距少折磨,那无从计算的拷打次数,不就展现出江姐对党的忠诚及对人民的关爱,还有一颗金子般闪烁的心吗?并且,江姐还告诉同志们: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T呀,毒刑、拷打只有对那些懦夫才会有效,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

当然,还有许多同志,为了共产党的安危,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做出了牺牲。许云峰、成岗、刘思扬他们,给了人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为了国家的胜利与和平,共产党员们可谓是费尽心思,不顾自身安危,努力与敌人斗争,虽然许多同志为了党而牺牲,但邪恶始终不能战胜正义,反动派被我们击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解放了!啊!英勇的共产党员,你们都是好样的!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2

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400字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一)

《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读过,它主要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的经过。在这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特点。

孙悟空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护着师父去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很机灵,而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冲动,就因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紧箍咒,使得他疼痛难忍。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诱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当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惧,一心只想取得真经。他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可他有时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

猪八戒就是好吃懒惰,贪图荣华富贵和美色。但他对师父也是很忠心的。

沙僧忠厚老实,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对师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护师父。

吴承恩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主要体现了四个字“勇者无惧”。

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梦想。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二)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里有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敢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缩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满身毛病,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可是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沙和尚是勤快的,不像猪八戒,好吃懒做。遇到困难时,总是知难而进,与悟空一起解决问题。可是也有缺点,那就是不会反抗别人。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三)

寒假期间,我看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通过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令我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西游记》塑造了鲜明的四个人物形象,一是唐僧,他心地善良,诚心向佛。二是孙悟空,他形义大胆,所有的妖怪都怕他。三是猪八戒,他憨厚可爱,贪财好色,但是不缺乏善心。第四个是沙和尚,他敦厚老实,安于天命。四个人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上保护唐僧成功取经,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在他身上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让我十分欣赏。

读过《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3

《围城》这本书我读了后感想很多。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的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4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去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钰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了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取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和鸣凤的爱情。即使鸣凤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爷相爱的,即使鸣凤知道,他们的爱是没有结果的,但她依然深深的爱着觉慧。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辈子的命运也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下人的惯有思想操控着她,使她并不抱有反抗的念头。不,也许是在她的潜意识里还没有“反抗”这个定义,但当她和觉慧相爱时,这种情绪就产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愿意一辈子在公馆里头服侍你,做你的丫头,时时刻刻在你的身边”。鸣凤对觉慧如此深不可测的爱,给了她难以估计的勇气和力量。于是就在那一天,鸣凤带着觉慧轻轻的一吻和“再过两天”的承诺,在湖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就是鸣凤反抗的爆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没有屈服,却把生命献给了真挚的爱情。她是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转让的权利而死,她是为了反抗封建家长制而死!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5

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了泰戈尔。他的内心是那般深邃,那般细腻;一首首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恢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精神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

泰戈尔是一位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洋溢着对祖国的热恋;对妇女的同情;对孩子的喜爱。有强烈的爱就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波浪一样荡漾开来,遍及全世界。在诗人的笔下,我们感悟着飞鸟的快乐、黄叶的轻盈、流水的灵动、月儿的美好、游鱼的沉默、兽类的喧嚣。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在诗人的笔下是永恒的!

泰戈尔留给我们人类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一份让所有人都感动的情怀!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气息,他的人民喜爱他写的那些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农民、渔夫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场所,和着劳动的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抒发着心中的欢乐和忧愁。泰戈尔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热爱的诗人。为深入研究印度自己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他深入民间,聆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绝妙的诗歌。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的热爱自己有着悠久而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里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热爱这国家的雄伟美丽的山川。

从这些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提灯顶罐、纱巾飘扬的印度妇女;田间、路边汗水流淌的印度工人和农民;园中、渡口弹琴吹笛的印度音乐家;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热带地方的迅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到那密集的雨点,闻到那浓郁的花香。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伟壮阔,没有海涅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闪耀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奔波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超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虽然,诗人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快乐的、博爱的。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聪慧,心里也暖洋洋的。读完《泰戈尔诗选》,你将受益匪浅!

也许在尘世中忙碌的人,不会注意这些只能细细品味的诗篇。不过,我相信他的诗篇能感动我们许久都不曾平静下来的心;而一旦你平静下来,才能够真正地读懂他的诗篇。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6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4月23日是读书日,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当多读书,读好书。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课余时间,我读了一本《西游记》。以慈悲为怀的唐僧,降妖除魔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还有白龙马它们个个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书中有一段三打白骨精写的十分精彩。唐僧只看表面误会了大徒弟悟空,把他赶回了花果山,而自己最终让白骨精捉了去。但是孙悟空在花果山的时候心里却一直惦记这师傅,最终孙悟空还是把师傅就出来了。我们要学习孙悟空对师傅的尊重。而唐僧也是因为太善良了,才被白骨精所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辨别,再相信别人的同时要学会判断是非,从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课余时间,读一些课外书,既丰富自己的生活,又增加了自己的见解,何乐而不为呢?著名的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所以,我们要多读课外书。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7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曾经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美好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有句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这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间互相关心,平等相待。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中,将来走向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这样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关系,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养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个人而言,复杂一些的环境对人的锻炼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艰苦环境对有大成人的磨练。然而有时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己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优越的环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个人发展的优势,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进取,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己的斗志与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乐同行,悲和喜携手,挫折和顺利与我们的相伴。环境锻炼人,环境塑造人。让我们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以微笑面对挫折。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它使人发愤,使人振奋,使人不得不调动起全部精力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千万别让安逸的环境宠坏!舒适良好的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在这样的路上我们应该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边的风景,忘记自己前进的路还很长很远。

读书笔记名著300字摘抄篇8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想要做的时,想要完成的梦想,不能、不敢、也不会去做,结果只能寄托于文字、音符、甚至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到头来,心里还是痛苦。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人儿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幸福与不幸的深入了解从另外一方面说明托尔斯泰内心真的很渴望幸福,但是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没有正真的幸福过。

作者是俄国贵族,主人翁聂赫留朵夫也是俄国贵族。聂赫留朵夫曾经是怎样的堕落,怎样地纸迷金醉、放浪荒.唐,沾染了俄国贵族阔少的种.种劣根性,那么作者就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成长,并变得日渐麻木、日渐堕落,他看不惯的一切仿佛是生命的枷锁,无以复加。

聂赫留朵夫的故事是从他利用权贵和一定的才能当成审判员审判一名妓女偷盗并杀害嫖客的案子开始的。聂赫留朵夫是复杂的,这时候的他已然从一个贵族阔少成长为一名标准的俄国贵族成员。

但是后来的他,在不断的深入调查之中,他渐渐地发现自己的罪恶。是他,聂赫留朵夫,在少年时引诱的玛丝洛娃,让她从此走上了妓女的道路。

他顿时有了些悲悯,有了些后悔,有了些内疚。他的内心,在一次次的调查之中被一次又一次地剖开,一次又一次地刺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一切,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他觉得这些年他的双手沾满了罪恶。在俄国贵族之中所受的那些官场和金钱的诱惑使他变得迷离,在不断的泯灭自己良心之中获得所谓的成长。

他开始厌恶自己厌恶自己的一切,像极了列夫托尔斯泰他自己,托尔斯泰就是因为厌恶自己的曾经的所做所为,身为一个俄国贵族对人民,对无声阶级的压迫的行为的厌恶而多次自杀。聂赫留朵夫看到平常所见的人们:将军、贵族、妓女、仆人、贵妇人、士兵、商人、公爵、贫民……都是一副或麻木或虚伪的面孔,他看不到希望,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黑暗,那么地不公平……但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他的内心又开始变化了。因为他发现造成这一切的是不公平的农奴制度,是已经僵化到无可救药的贵族阶级制度。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根源,所有他见过的人以及他本人都无法去改变什么。他能够改变的只是自己手上的几分田地,让那些佃农有一时的土地,当然,很快就会被地主给侵占了。

但是不管怎样,他后悔并反思过了,他不再是以前麻木不仁的他,他复活了。他变得有思想有灵魂,他全力去拯救深陷囵圄的玛丝洛娃,然而不幸的是,玛丝洛娃最后还是死在狱中。他的努力显得那么单薄,那么无力,即使他已经复活了。

以往人们看到的只是《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年最杰出的作品,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复活》是史诗性的长篇小说,真实而又富有艺术性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前期,沙皇统治下贵族制度的腐朽与颓废。人们看到的是只是作者希望更多的人们醒过来,看清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复活,而不是整日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但是谁又看到托尔斯泰和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痛苦与悲哀呢?他们是复活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他们懂得积极向上,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追求而真正地有意义地活着。但是,我们忘了,他们毕竟是少数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那样的势单力薄,他们没有战友,没有同行者,他们是坚定在一条孤独路上的殉道者,最终的努力总是因为时机、因为人力、因为制度而付诸东流。聂赫留朵夫分再多的土地给农民又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会被地主给压榨掉;他再怎么努力去就玛丝洛娃,她最终还是死了。他的愿望是这样难以实现,聂赫留朵夫可以选择继续去努力,去争取更多的人一起去改变,去让更多的人复活。但是托尔斯泰呢?他已经老了,他的一生已经快要结束了,但是还是难以实现自己这样一个令更多人醒悟的愿望。他的悲哀只有在《复活》里面得到满足和实现,他做到了,完成了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但同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注定是要以悲哀来结局的。

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在一个俄国的暴风雨天里,托尔斯泰荒凉地死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2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