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应用写作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

| 新华

读书笔记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这里给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1

我喜欢读《围城》是因为在钱钟书老先生的笔下淋漓尽致地人们在围城下内心的欲望与挣扎,我们不断地追求以及追求到成功后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其间交织着我们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着与动摇。别说你没有这样的挣扎,只要活着,我们都有七情六欲和理智煎熬。

虽说《围城》中引用了英国的一句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其实《围城》只是以婚姻为引,牵扯出人生万事的茫然。更好的理解是法国人类似的说法,“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

身边不乏大龄单身女孩,他们无比羡慕结婚生子,几乎每天都在相亲,看多了反而麻木了,已经找不到一见钟情的感觉。每次聊天,我都会说干嘛那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呢?等待一个爱你的人,等待那份心跳的喜悦。等待或许漫长,但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我们才能自由,才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因为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爱就不能完全属于自己。

光鲜的外表,多彩的生活总会让人羡慕,于是我们不断地努力,终于有一天梦想成真的时候又发现原来不过如此。其实最精彩的体验都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如同男人追求女人,当他了解并获得女人全部的时候,女人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男人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围城是人们在心中自己筑成的,快乐与不快乐皆在于翻越城墙之上。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2

假使你只是把它定义为阅读几本畅销图书,或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书房里阅读做个安静的美男(女)子,那或许太过粗暴咯;而真正的文艺青年就应该对自己读过的每本书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也更应该广泛阅读各类的图书,参加各类的精品读书会,大胆分享自己的思考,享受思维碰撞的乐趣,就像本次读书会的《围城》,嘻嘻。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始于1944年,1946年完稿,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制发行。该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地域以及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却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属捏造。而男主角方鸿渐则是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两人都读过《围城》,但是谁也没自认是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有方鸿渐的经历。故事则主要是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就像钱钟书先生在书中写到“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不都如此。”本周HOME书房、仙人掌阅读沙龙将携手各位城里城外的人一起冲进来冲出去,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3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腐败、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应当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对于他,我更深的感触应当说是同情。钱钟书对方鸿渐的描述可谓是出神入化,但最终却为他选择了一个悲惨的命运。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掉了。抱着无奈的心境,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在婚姻的围城里,他爱上了博学多才的苏文纨,但对方的漠然却注定这是一场失败的的单恋。颇有心计的孙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并不美满的婚姻。在事业的围城里,方鸿渐同样也不如意,他经历两次转系后大学勉强毕业。在岳父的资助下,他踏上留学之路,却因无心学业而与一纸博士文凭失之交臂。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买了一张假文凭交差。生活所迫,回国后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学校虽地处偏远,但绝非一方净土。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最终在十几个知识分子间的勾心斗角中败下阵来。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围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鸿渐自视清高,手持的却是一张假文凭。自我感觉颇好的他,课堂效果却死气沉沉。正是他对自我过高的估计,使他越来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围城里陷得越来越深。他渐渐感受到了自我的无知,以及和别人的差距,转而在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围城,一座自卑的围城。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能认识到自我的不足,虚心求教,并对生活的不如意微笑应对,那座虚幻的围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时常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我好的人十分的羡慕,万分的嫉妒。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份内之事,要相信,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自视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

还是那句老话,社会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我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4

看论坛上掐架,说的是鲁迅,王小波,钱钟书,架掐得没个所以然,自然最后又可以被人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聊老话总结过。但是发现有人为鲁迅,王小波反驳,对于钱钟书说的却甚少,许是《围城》很多人看过,但若被人奉上一句不足够伟大,却也让人无话可说,而其他的东西如管锥之类,看得人比较少,真的有人出来挑三捡四,到也无从反驳。不过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围城》这本书,不是最喜欢,也足够写上两句,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围城》的理由,和读到过的别人的感观却不大相同,于是记录下来,也算是一个迟到了十几年的读书笔记。

很久很久以前,我那时候还读琼瑶小说,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秋歌》,里面有一段,我至今一直记得很清楚,一个富家男孩爱上了穷人家的女孩(这真是老掉牙的故事),有一天,男孩带女孩到他常去的一家餐厅去吃饭,然后就碰到了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姐姐和姐夫不知道女孩背景,很随意的打招呼,言语间对自己弟弟的女朋友,到也没什么怠慢之处,但是这个女孩立刻感觉浑身不自在,因为她观察到姐夫手里一直在玩一把高级跑车的车钥匙,那种漫不经心的随意姿态刺激了女孩,于是她回去和男孩就说我们不适合分手云云,后面的当然是琼瑶的大哭大闹的那一套,这里就可以不讲了,不过这是我人生我第一次意识到出身这种东西在一个人身上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对另外一个世界的人的微妙的刺激。当时的我,满心为女孩倔强自尊的姿态而着迷,直到后来的日子里,才渐渐懂得,她的反应实在是有些过度了,却不能说是她的错,有时候很多观念上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的是非,只是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所以没有对错,只有隔膜。

萨特说,存在决定意识,虽然钱财是身外之物,但有时候这身外之物给人的一生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流淌在一个人的血液里,怎么也撇不清的,就像穷人,暴发户,和天生的富家子弟对待金钱势力的态度绝对不会一样,虽然穷人并非天生就该受鄙视,但是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往往会喜欢后者更多一些,我发现这些孩子心思总是要更单纯一些,因为他们在成长的岁月中,不需要练就很深的心机去抢夺生存资源。

这也是我所以喜欢钱钟书了,其实知识也和钱财一样同样是身外之物,有趣的是,他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家学渊源的子弟身上所带有的那种纯粹干净的读书人的气质,就像贵族气质一样,不是猛读几本书就能够练就的,钱钟书抖落学识的姿态就像有钱人家的孩子玩车钥匙的姿态一样,有一种满不在乎的气质,随便抖抖,却也不是为了炫耀,因为没有人会很在乎的炫耀他从小浸淫的空气,那是只有暴发户才做得出来的事情,但就是这种满不在乎,也已经足够人诟病的了,特别是那种要靠很用功,很努力去读书,才能抬高自己一点点,才能抖落出来一点点东西的人,那些要靠读书,要靠抖落学识来赢得别人尊重的人,那些把读书当成很实用的比赛的工具的人,对他们来说,钱钟书这个老头,简直是可恶死了。所以就算不能在学识上批判他,就要尽可能的在其他方面批判他好了。

我偷偷的把这种人,叫做知识暴发户,其实这并不是一种人,而是一种读书的心态,而这种读书的心态,在现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很多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有的。他们并不是坏人,他们甚至是可爱的人,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把读书这件事看得很重要,当然,是很重要的和人较量的工具。于是我就看着读书这么自我私密的事情,这么有趣的事情,有时候就成了论坛里互相贬低的由头,贬低得彼此又都无趣之极,成了肉博,若是碰到死磕的打法的,就互相背了大箩的书本,引经据典的一本一本朝对方的脑袋砸过去,若是碰到个剑走偏锋的打法的,除了读过点书还赚了点钱的,也出不了什么精彩来,无非就是卖狠卖得更厉害些,和穷酸书生比有钱,和有钱的比比读书罢了。总之就是要赢嘛,赢的是什么,也没个人知道。

这都什么和什么呢?我看得无聊,反倒想起围城里的一群书生来,在国破家亡的日子里尚且还能保持优雅,当初觉得他们都很复杂,现在从头看来,和现实的读书人来对比,方鸿建也好,杜辛眉也好,其实都是很单纯善良的读书人,也就是钱钟书这样的人写得出这样的一群人来,他虽然嘲讽,却并无心机,其实这和他自己的主人公一样,可能是有趣而无用的,但在今天,就连这有趣,也成了一种奢侈品了。这种骨子里流淌着读书人的血液的优雅风度,经了一个49年,再经一次十年,对于这片土地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品,中国没有贵族,甚至也没有精神贵族。钱钟书的风度,虽然不似海明威那种硬汉式的压力下的风度,却也别有一番中国式的举重若轻,谁若说这优雅很容易,去看看现在报纸上的论战满篇你死我活的政治调调,去看看论坛里动不动就问候老母的掐架,甚至看看别人在给他压力的时候他自己的反应,他就知道,优雅二字,是何其难得了。

恶狠狠的读书,我有时候看到我身边带着痛苦的表情,读着好多艰深的大部头的书的朋友,就会想到这个词,其实爱读书的人会一不小心就成了知识暴发户,所以有钱钟书这样的人戳在那里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你会知道,你可以和人比掉书袋,可以和人比赛引经据典,比这些外在的东西,但是,一个读书人骨子里的干净和纯粹,那种浑然天成的优雅气质,和无所谓的态度,却不是一个心怀杂念的人能够比得了的。知道比不了,就可以放弃比较的心,炫耀的心了。就可以把读书这件事,放得低些,再低些,低到功利心都无趣了,褪去了,再看看自己还能不能读得下书,那时候,读书就反倒变成了快乐的事情了。而这个世界的很多快乐都是这样来的。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5

学校的楼群连绵的缠在了山的一边,它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还有人想出去。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一座寂寞的小城里,之所以寂寞是由于荒凉,没有生气,伤感的人看了还会泛起一丝颓废。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有着这样一所学校,其中容纳了几千名前来求学的学子,而我也既幸运又不幸的来到这所围城。

之所以说是幸运,是因为外面有很多想进来却进不来的人,他们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寒,可能是厌恶学业,种种原因都在诉说着他们的不幸。站在他们中间,我是幸运的,我该微笑。

之所以说是不幸,是因为这里面还有许多进来却又想出去的兄弟,可能是由于玩世不恭,可能是因为学业上的压力,我左思右想还是无法断言他们是否不幸,也不知道该挂上怎样的表情。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事出有因的,虽然走出学校这个想法在某些人眼里十分荒诞,但它一定有办法被诠释,种种的理由,最后还是会归结在一起;

学校是一座围城!

没有学业将来会受苦,这是长辈们说的。拥有学业现在会受苦,这是学子们的想法。有人选择了享受若干年后的苦尽甘来,有人宁愿放弃遥远的未来来享受现在的时光,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人,而后者却注定要遭受别人的鄙夷与白眼。

我一直十分同情和佩服那些走出围城的弟兄们,同情他们所遭受的歧视佩服他们那份豁达,那是一股足以抗起世人的眼光,足以冲破世俗的勇气,我不理解那些随意甩出白眼的人,他们明明没有那份勇气,却要鄙视那些强于他们的人。我同他们鄙视别人一样鄙视这群虚伪的家伙。

不知道那些冲出围城的兄弟怎么样了,是不是在深夜久久不能入睡,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习惯在深夜漫无目的换着电视频道应该会吧,他会在众人面前坦然的谈笑风声,夜里对着显示器那边的陌生人哭诉着自己的`遭遇,他也会在半夜突然惊醒,无缘的跑去公园的长椅上沉思,看着手中的烟腾起层层的蓝雾,直到烟蒂烧到手指,才发现东方已经发白不要误会,他不是我,我没有那份勇气。

我做不了什么,我只会说我想说的话,写我想写的字。我只想劝一劝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不要歧视我的那些兄弟。因为我虽身处于围城,心却早飞到了他们那里。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6

首先,我要说,这部书并不是一部具有时代局限性的作品。

书中方鸿渐是当时众多赴欧洲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一份子,应当说有必须的代表性,可是,他又不一样于其他人。他代表了那些抱着“游学”心态来到欧洲,只等弄到学位后学成归国,享受留学生的地位和待遇的一部分人。可是,到底他也只是个成不了大事的假知识分子。那些混到学位的人转而对自我的“游学”经历如数家珍,回国后便大加宣扬,闻讯者无不赞扬其学业有成,同时他们又凭空增加了无数的仰慕者,于是春风得意,准备充分施展自我的才能。和那些人不一样,方鸿渐对自我买到文凭并不以为然,每每有人提到他的文凭和博士学位,他总是感到心虚和惭愧,与前者相比,他还算有一点良心。其实,最初在买文凭之前,他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直到为自我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此后,他也始终不能摆脱假文凭带来的困扰,这在之后成为了他取得成功的绊脚石。来到三闾大学,方鸿渐害怕被揭穿,同时心中又有那么一点良心发现,不敢拿出文凭,只能勉强当个副教授,还要看校长的脸色、受同事的鄙视;而恰巧,他发现与他同毕业于克莱登大学的“校友”韩学愈却荣任系主任,并且这主任的位置正是凭借着他一向没有发掘到的“母校”的名气。这更让方鸿渐陷入后悔

与自责的矛盾之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造假事件却也屡见不鲜。继“假奶粉”、“假药”事件后,又闻“文学作品抄袭”、“影视作品抄袭”…,在国际上也有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黄禹锡论文造假案”。社会上造假且若无其事地把它发扬光大的韩学愈式的人越来越多,以致社会上公平竞争的气氛被破坏殆尽。我们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办证的广告始终无法根除,一方面是由于办证人的“执着”,而另一方面这些广告也受着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没有有这方面需求的人,那么那些靠办证为生的人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毋庸赘言,想要根除社会上的造假之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当然,也许有些受到感化的造假者会变得像方鸿渐一样,虽深怀造假技艺,却不再滥用,甚至转而向人们揭露造假内幕。可是,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韩学愈式的人,也不需要方鸿渐式的人,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有道德的人一齐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平等公平的社会。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7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我看钱钟书先生《围城》感受较深的一句话。

大学时候就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粗略地读了一下。看得不是很认真,但是感受挺深的。这段时间又把这本书再次看了一次,两次真的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这次我感觉自己从书中体会到的更多,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感同身受,但也大概可以知道了一些。看完总有一种很压抑的心情,总觉得回味悠长。以后有时间一定再读一遍,看看是否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是否可以给我其他启发。我也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说不定可以让正感到困扰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个故事的情节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一切遭遇:毕业、追求、失恋、任教、结婚等等无疑不都是在"围城"内外进进出出,这一切的目的也不过是要阐发结婚就如同深陷围城一样。但我想,方鸿渐到底娶的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婚姻的不美满似乎还可以理解。而钱钟书先生如果让他与心上人唐小芙成为眷属,结婚后再吵架闹翻,那么"如果娶了意中人也不过尔尔,结婚后发现自己娶的总不是意中人"的"围城",会不会更加牢不可破呢?不过,也许作者是偏爱唐小芙的,不愿让她嫁给方鸿渐。尽管这样。其实《围城》还是一样的精彩。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起初我还以为这只是被利欲占据心灵的表现,后来看完全文之后,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留洋学生,一个孤高清傲的女子,苏文纨口中说出:她是在感慨爱情与婚姻,同时也在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生意义……

书中的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过洋,没什么理想,不善交际,一介书生,也很单纯。这个故事到最后给我们呈现的无疑是个悲剧,但是这个悲剧又是必然。起初,我以为方鸿渐和苏文纨会是一对,可惜现实很残酷,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这让我想起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对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成了一对,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他们经常为很琐碎的小事争吵,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两人都不愿意认输,小气,斤斤计较,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大家都向对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气,一旦在一起,柴米油盐,朝夕相处,矛盾自然爆发了。虽然说围城存在,但大多数感情的围城都是方鸿渐一手造成的。但同时,他也是承认自己的失败的,当他拿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学位,却不肯以假乱真,实际上就承认自己做了贼。

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小姐的追求尚且显示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有着围城,我们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无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说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的确,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都有“围城”,事业,爱情,家庭,学习,生活都与这座围城密切相关,看你自己如何取舍。

只有一点,我觉得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就是身处这样一个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险恶,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单纯的心。

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刘墉说:“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全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惊异的热力。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许多花能钻出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大地先暖,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别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总想闯进别人的生活之中。但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围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困惑与愁苦。同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读后感,愿我们能好好地把握好、珍惜好今天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更美好的。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围城篇8

《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之后有断断续续读一些片段(这本书情节连续性不强,确实能够跳着读),最近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期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的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我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我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我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但是他还是期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期望自我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明白,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我都骗过来。他们深有沉浮,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此刻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应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明白世道的艰险,但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明白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我的公道一样。熟不明白,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