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书笔记可以将读、想、写结合起来,从而增强理解和记忆。想知道如何写出优秀的高二读书笔记2000字吗?这里为大家分享高二读书笔记2000字,快来学习吧!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我轻轻翻开了老人与海,让思绪随着老渔夫扬起的帆在叵测的大洋中遨游。
这部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独自把小船划出老远,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他从未见过或听说过的巨大的马林鱼。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技术与它周旋了两天两夜,最后抓住机会将它刺死。在返航途中,血腥味吸引了许多鲨鱼,老人与它们进行了殊死搏斗。极度的疲劳更加削弱了缺少武器的老人的战斗力,尽管老人杀死或重创了前面的几条鲨鱼,但夜里鲨鱼成了群,抢光了老人的鱼肉。最终精疲力尽的老人拖着森森白骨回到岸边。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曾荣获1953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作者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文笔有力,自成一体,这在近作《老人与海》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我认为这部作品大获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刻画了人性中永远不能被打败的坚强。
应对远比自我强壮有力的对手,老人并没有选取退缩,而是调集手头仅有的物资为保卫战力品与鲨鱼奋力一搏。也许这一群又一群打不完的鲨鱼赢了,因为它们夺走了全部鱼肉,但我坚信老人永远没有被打败,因为他在这场与整个大自然的恶战中已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无论他所处的环境多么险恶,应对的敌人多么强大,身边的物资多么缺乏,他都没有向命运低头或放下为理想奋斗。我会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这两句嘹亮的口号体现出了他在逆境中爆发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圣地亚哥是精神上的圣者,理想上的赢家,他在这场心灵之战中完胜!至于物质上的利益,能够忽略不计了。
老人的钢铁意志让我联想到了体内埋藏着几百块弹片的作者;联想到了惨遭膑刑的军事家孙膑;联想到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丢了手稿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告诉了人们人性的强悍和生命的硬度,他们是永远不能被打败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数不清的困难正等待着我们。应对它们我们务必拿出人类意志中最强硬的部分,毫不畏惧地前进,正如圣地亚哥所言:一个人能够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童年》一书的作者是高尔基。这部书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的,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随母亲与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在这个家中,阿廖少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贪婪、残忍、愚昧充斥着他的生活,但幸运的是,他还有爱他的外祖母。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在这里,我们享受着被爱的滋味,不用理会那些勾心斗角,不会发生某些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折磨致死的恐怖事件。
但拥有这么多的我们却不知道满足,我们总是渴望更多。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么容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向他们伸手要钱。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十一岁就要去打工,可读完《童年》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我们应该不再浪费。
从现在开始吧,拒绝奢侈,不再浪费。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世上本应有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然而有的人相遇相守,花落风起,相视一眼却似已缘定今生。有的人错过,却殊不知,错过了一时也许会是错过了一世。一如翠翠与傩送二老。
小说开篇便着力描写了茶峒与茶峒人家。是那样的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那样的民风淳朴,仿若世外桃源。人人都安宁祥和,乐善好施,展现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就连历来为人所诟病的妓女,在沈从文的笔下,也被渲染上了相思的情节。如梦如幻的背景,也许早已暗示了那一场最美的相遇。也只有在茶峒这样的地方,才会发生如此惊艳的相遇与如此伤感的错过。
翠翠自小便与她的爷爷——一个老船夫,以及一条黄狗相依为命。随着这山中的小精灵一天一天长大,她的秀美也逐渐为人所知。大老,二老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翠翠。知晓对方心意的兄弟俩决议以唱歌来决定这一切。但是老船夫的“张冠李戴”,大老偶然的死,却让一切蒙上了一层阴影。二老的外出不归,老船夫的雨夜身亡,更添加了一份悲剧色彩。小说以翠翠对傩送二老的迟迟等候为结尾,更令人不胜唏嘘。不知翠翠独坐窗边望江遐思时,是否会追溯到初遇的那一刻。少年意气风发,少女眉目低垂,一切的一切早已在暗中萌动。
翠翠与二老的初次相遇,竟是有些好笑。两人的初次对话,是因一场误会引发的玩笑般的口角。短短三言两语,却暗暗撩拨了两人的情意。翠翠得知对方是二老后的羞怯,恰恰印证了她早已暗生的情愫。一朝相语,一夕相牵,说是一见钟情想来也不为过。少年与少女于月下的码头相遇,一颦一笑,摇曳开了心头团簇的星云。
自初遇后,两人不断的相遇,也不断的分别。直至二老为翠翠唱出那一曲纤歌。是夜,夜间河上的氤氲,阻隔了人们眺望对岸的视线,却阻隔不了少年清澈的歌喉与热情的希冀。歌声飞向彼岸,也飞入了少女的梦中。梦外山泉清冽,芳草葳蕤。也许在这场芬芳的梦里,佳人于一场落花中绝世而独立,柔软的虎耳草紧紧簇拥着这山间的公主。恍惚之间,一曲笙箫在她身后吹响。她粲然回首,一笑倾城。远处,他站在飞舞的花瓣间,呜呜地奏响相遇的惊喜。她追着落花翩翩作文起舞,再是一笑,已倾人国。尽管二老和翠翠此时隔着山泉与清梦,但我相信,他们此刻的心紧紧相依。当歌声暂歇之时,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无形帘幕却有意隔开了两人的命运。谁能想到,如此一曲竟成离殇。
最美的相遇之后是错过的开始。老船夫为人摆渡了一辈子,却没能摆渡好自己孙女的命运。一连串的误会,使翠翠最终只能等待。这当然是一个悲剧,但也不失为一个浪漫的结局。二老什么时候回来,甚至会不会回来,都不得而知。但即使归期未定,翠翠也愿意守韶华向远。只因不愿再重复因害羞而导致的“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悲剧,只因不愿再错过自己一生中最爱的人。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也许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念想后,少年会乘一支轻蒿,从少女的梦中,跳入少女的身畔。相信所有读者,在读到小说结尾的时候,都会默默为翠翠与二老祈祷祝福。
品读这样的爱情故事,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也更会令人相信田园牧歌般的爱情。如今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步履匆匆,恬静安然的心灵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再难寻得翠翠与二老这般浪漫而永恒的爱情。多少人对待爱情时只一次碰壁便心灰意冷,就此罢手。可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芳华?其实《边城》中从头到尾,翠翠对二老从来都是因害羞而故作冷漠,而二老却始终以笑相迎,以情相待。春花开落,春风来去,正如一时的冷落,并不会了却芳华与真情。也许在以满腔热情相待以后,心之所向终会悄然而至。况且生活中的爱情少有轰轰烈烈的一见钟情,更多的是耐心陪伴的细水长流。纵使二老与翠翠这样翩若惊鸿的一见钟情尚且需要坚持与等候,那我们寻常人的感情不就更需要这样的热忱了吗?都说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难道值得你前世众里寻千百度的她,就不值得你今生奉之为旗向永恒开战?往往,最痛恨的不是错过,而是让爱情从指间划走的遗憾。
有时,短暂的错过、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陌上春雪,花开复又醒,人间真情,离别复重逢。“君言未有归期,正如花开无期。但因为我知道,花一定会开,所以,我一定会等你回来。”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近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一本书——《小海蒂》这里的主人公小海蒂天真浪漫,心地善良,她非常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而且又乐善好施。小小的年纪却有着一种非常感人的魅力。
小海蒂五岁的时候,被姨妈送到阿尔姆山上,跟性情古怪的爷爷住在一起。在山上,小海蒂为绮丽的风景着迷,为淘气的羊儿求情,为失明的奶奶流泪,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小海蒂八岁的时候,姨妈又把她带到福兰多托去给一个腿有残疾的富家少女克拉拉做伴读。在那里,小海蒂遇到了善于揣摩孩子心理,引导孩子成长的埃斯漫老太太,从而学会了读书。但是,女管家对他非常苛刻,女仆也瞧不起她,因为小海蒂渴望着回到阿姆山的怀抱,不久便患上了梦游症。
终于,在埃斯漫先生和克拉森大夫的帮助下,小海蒂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她不仅为失明的奶奶带回了松软的面包,为孤僻的爷爷打开了心灵的窗户,而且让贪玩的彼得在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不久陷入丧女之痛的克拉森大夫来到了阿尔姆,秀丽的风光和小海蒂的陪伴使他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接着克拉拉也来了,在爷爷的精心照料和小海蒂的热情鼓舞下,她重新地站了起来。
如克拉拉大夫所说,阿尔姆就是“使身体得到滋养,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因此,多少年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无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小海蒂》。
翻开《匆匆》这篇极富哲理的散文,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朱自清独到的见解改变了我的思想,使我对生活、成败、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与感受。
《匆匆》一文让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几句话中蕴藏着多么深刻的道理呀!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时间只是度过之后才神圣起来。”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它献给勤奋者的是一条条成功的大道;留给懒惰者的是一个个失败的泥潭!
说起时间,我感到惭愧。放学回家,我常常是东张张,西望望;东跑跑,西逛逛。考试成绩不理想,看到别人分数高,心里真不服气:他们成绩好,不就是晚上回家拼命看书吗?我要是多花些时间,肯定考得更好!其实,他们比我多的不光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珍惜时间。多了一份刻苦努力呀。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时光老人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就看你能不能珍惜他、把握他。
人生不能虚度。生命精彩与否,是由我们自己把握的。时间就是生命,把握时间就是把握人生。要让人生如花朵般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就必须珍惜分分秒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匆匆》一文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这样才能使生活更充实,让今天更精彩,令明天更美好!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看,赞书的句子数不胜数!是啊,书像一只小鸟,带我们飞进知识的天空;书又像一艘大船,领我们入知识的海洋。我看过许多书,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归《简·爱》莫属。
简·爱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她的生活与我们这些孩子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因为父母双亡,她只好住在舅舅家。可是不过多久,爱她的舅舅逝世了,她成了一个多余的人。狠毒的舅妈不但让她不停地做家务,还让简·爱去服侍她的那个被宠坏的表哥,因此,她常常受到虐待。后来,她的舅妈甚至是把她送到了女子学院,抛弃了简·爱这个“包袱”。但是简·爱很坚强,她靠自己的才华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她教得十分出色,得到了别人的赞赏,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快要疯了!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这是简·爱在文中所说的一句话。你听了后也许会不明白,简·爱她到底怎么了?让我来告诉你吧,简·爱的爱人在与她进行婚礼的时候,被别人揭发他原来有一个疯妻子!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股同情心,简·爱是多么不幸!简·爱,我同情你!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但是,简·爱她却忍受住了,她来到另外一个城市,与命运之神继续搏斗着……”
她的叔叔去世了,她继承了叔叔的一大笔财产!啊,这就是苦尽甘来了!她回到了她的爱人身边,照顾他,与他幸福地生活着……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简·爱的那种坚强的精神所感动!是啊,简·爱不就是像竹子一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吗?她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是我的话,一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就哭鼻子。看来,我的确要学习简·爱那种不屈不挠,坚强的品质啊!
朋友们,捧起《简·爱》来细细品味吧!它就如一杯香浓的咖啡,令人喝了后久久回味;又像一位良好的老师,教导你坚强做人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简·爱》是大家的益友,大家的良师!
“一条小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还有一条方头渡船。”《边城》的开头,如同一位长者悠悠地讲着故事一般,于平静处见着波澜,于朴实处透着光辉。
故事发生在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清澈的河溪,青翠山坡上坐落着美丽的白塔。终日摆渡于两岸之间的年轻小伙子仿佛是青山绿水的钟摆,在似水流年中日渐苍老。在他笑容堆起来的皱纹里,有着人类最深刻的悲哀:对幸福的渴望及对渴望落空的恐惧。翠翠,老船夫的孙女,她的幸福就是老船夫的幸福—找个好人家。船总顺顺有两个优秀的儿子,大老天保,二老滩送。两兄弟同时喜欢上了摆渡老人的孙女。这幸福本来看得见也摸得着,可近在手边的幸福却突遭意外—天保大老死了。这件事的发生,让老船夫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无法像从前那样从容地而对大老的父亲和二老滩送,他的举止中多了一份不知所措造成的做作,他的笑容里添了一份馅媚。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临死之前为翠翠幸福所做的最后的努力,在他撒手人间的刹那又一次落空了。址后的结局是,所有的幸福都不会回来了……
这本小说,哦,也许应该叫它故事。文中的用词极简练,每-个字都承担着表达作者意图的重任,人物间的对白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地方,一个与尘世隔绝的人间仙境,没有尘世喧嚣,没有怨恨欺骗,每个人都那么善良质朴。文中的翠翠、老船夫、大老、二老、顺顺……他们虽是虚构的人物,但各自都有鲜明的性格:翠翠的天真调皮,船夫的忠厚老实……
作者沈从文描绘出湘西质朴的风土人情,使我们这些习惯了喧器,曹杂,在冷漠的水泥森林中生活的都市人看到了人间真情:翠翠与祖父浓厚的亲情,二老、大老对翠翠朴实的感情,翠翠对二老美好单纯的爱情。
人间美好的真情,是人类精神的瑰宝。在竟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许多人迷失了自己,对社会,朋友、师长或许都存有戒心。过多的猜忌是阻止人们真情显露的重要原因。同时,有的人为了打例对手,面对别人的请教则尽最多留一手,生怕自己的秘方外泄。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人活在世上是不是有点太累了?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要的就是快乐。活得轻松一点吧,世间有许多值得人珍惜和留恋的东西,真情就是那最宝贵的财富。
《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来信的形式送给老师的建议。我用了几天的闲暇时间读完这本书。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发起人,李镇西老师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市长。也就是说。他是老师、校长、领导。不管哪个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一读。值得老师们去实践体验。
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样,这本书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无论我们哪方面有困难,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是因为涉及面太广,所以想从哪方面专门提高,又不太适合。也就是说这本书能为我们找到一个切入点,指点方向,如果要深入,还要继续研究一下其他书籍。但无论怎样,这本书还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把本书的要点摘抄一下:
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目测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间徘徊。加油)
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深表赞同)
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把别人的精神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理论的共鸣而已。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到北,就是因为缺乏支柱。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
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经典读多了,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就加强了,阅读的口味也就养成了,阅读的鉴别力自然也会提高。
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阅读,阅读,还是阅读。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宝。)
怎样才算是善于思考呢?一是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思维的敏捷性,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四是思维的独创性。(第四点尤为重要,谁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