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总结报告范文 > 学生会工作总结 >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

| HT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1

他说:“我很赞同保罗莱文森的一句话:‘对信息传播效率的追求,无论它叠压在商业、艺术、科学的动机之下也好,抑或它没有附加的动机也好,都非常合乎逻辑地(尽管可能是无意识地)走向了合乎人性的动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它有新媒体自身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但作为媒体,也可以用媒体一般性的衡量标准,放进跨媒体的框架中,准确把握它的发展方向与规律。正如董仲舒的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

从华中工学院的高材生,到参与引领并改变中国媒介调研、数据整个行业、被称为“传媒界的奇才”,再到为中国传媒培养人才、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博导,夏征宇在新媒体时代不断转型,走出一条融合之路,并贯穿他人生经历的每一个脚步。“我对融合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也热爱、擅长。”

涉猎广泛,一生受益

“新媒体本身是有融合性、交叉性思维的,(研究者)第一要有理工科、数据逻辑的基础,第二要有很好的艺术涵养和修养。”――夏征宇

夏征宇是武汉江夏人,自小在武汉与鄂州长大。1978年,16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舰船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是全校录取分最高的专业之一。“我们这代人在那个年代都富有激情和理想。当时因为特别喜欢看电影《南海风云》,是一部反应西沙海战的影片,看了之后很提气,唐国强饰演的年轻舰长,身穿海军衫,头戴海军帽,很帅。我还读过一些战争回忆录,始终有一颗报国心。所以在高考填写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中工学院舰船设计与制造专业,梦想将来为我国成为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入校后,虽然年龄在班里偏小,但是夏征宇的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英语、物理、力学、推理逻辑等科目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并以其天赋和全面的才华深得老师和上下几届同学的喜爱。但是,对金属材料、焊接等课程就不太感兴趣,有时还逃点课,泡在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主要是哲学、艺术、历史等人文方面的书籍。

本科毕业后,夏征宇顺利考研、考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船舶工业不景气,课题来源窄,经费少,恩师也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所以我在博士期间读得比较辛苦,很大程度上靠自己创造条件。因此,博士课题没有选择耗资大、牵涉人员较多的实验性课题,而是选择了以理论计算、数值仿真作为方向的博士论文题目。”这样,他开始对新兴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与系统科学等学科感兴趣。“因为本科、硕士期间打下的数学基础非常好,逻辑能力、动手能力、算法、编程能力都很强,所以适应起来并不难。尤其是我的知识结构和艺术感觉给了我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一生的帮助。”

不仅如此,夏征宇的业余爱好还非常广泛。“小时候看父亲拉二胡,看表哥拉小提琴,自己也可以上手拉几下。中学期间正值后期,我几乎就是在文艺宣传队中度过的,后来宣传队需要,家里咬牙花39元买了一把小提琴,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完全是自悟。”进入大学,他在著名的华工文工团管弦乐团里拉了两年小提琴。他说自己最喜欢贝多芬,最喜欢拉《梁祝》,还有罗马尼亚电影《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里的叙事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弦乐小夜曲》等。还在学校博士生圈里开过交响乐欣赏讲座,那个小圈子里的同学现在都是院士、教授、总裁、总监……如今,国家大剧院只要有世界名乐团来演出,他一定到场。“交响乐最体现融合、和谐,从形式、配器,到旋律、节奏,都体现了融合、相互协调。这与我日后做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是一样的道理。”

此外,他还喜欢下围棋(业余3段)、打桥牌,曾获华工、湖北高校的冠军、武汉市甲级队第四名。令夏征宇一生最难忘的,是他读博士期间做计算时,与华工计算中心的青年老师结下的深厚友谊。“我是搞水波计算仿真。以当时的计算条件,每算一个速度点就要花3-4个小时,大量计算要在晚上通宵进行。好在计算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组的几位青年老师都是围棋迷,晚上几个人自告奋勇愿意陪我加班,我一个一个陪他们下指导棋,时间一到,就匆匆赶到地下机房检查计算结果。”夏征宇充满深情地回忆道。

回望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夏征宇总结说:“我对学到的东西很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并贯穿起来,一生受益。现在,每当面临新的思潮、新生事物,自己的敏感程度、适应程度、以及迅速走向前沿的综合能力,这种本能就发挥出来。”

改行传媒,融合开拓

“互联网和新媒体讲交叉融合,而回顾我走过的路,经历比较丰富,从事的领域也较多,本身就是一条融合的路,并贯穿我人生经历的每一个脚步。所以,我对融合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也热爱、擅长。”――夏征宇

博士毕业后,夏征宇留校任教,教的仍然是他所学的专业。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传媒?他称这一切改变皆是因为家庭和孩子。“孩子出生后不久,我夫人脱产到北京读博士,读的就是传媒。”在南方一些校友的反复邀请下,夏征宇一步三回头地下海了。他南下广东,在一家外资电子企业里做总经理特别助理兼产品策划总监。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与学校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工作节奏、管理模式、工作效率都不一样。

1997年,因夫人博士毕业进北京广播学院任教(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夏征宇决定北上,一家团圆。他被北京一家跨国传媒集团高薪聘请,也就是现在的实力传播集团(ZenithOptimedia),隶属于阳狮集团(Publicis Groupe),是全球领先的媒体传播公司,也是最早倡导和最坚定执行媒体投资回报(ROI)的公司。“我夫人是做传媒的,家里有很多关于传媒的书,我每次看到这些书,就会有很多想法融进去,看到前沿的东西,我就会想将来该怎么发展,其他行业该怎么融合。”

这是夏征宇第一次华丽转身。在这里,他了解到最好的调研系统,“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广告、媒介,他们看中我的就是系统的集成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这家传媒集团把国外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带到国内。那时候宝洁在媒介投放这块,都是由我们公司负责集中购买、投放。1998年公司媒介投放是30多亿元,我主管调研、数据分析和系统集成,当时公司这方面预算是年度1000多万港币。”

凭借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系统的编程能力,夏征宇在新的领域如鱼得水,引领并改变着整个媒介、数据这个行业。很快,同行中人便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笑说:“大家起初都以为我是港台来的,因为从没听说过我的名字。”

夏征宇回忆,那时,实力媒体每两个月要出一次《通讯》,然后各大媒体广告部都会收到,上面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媒介基础部分,平面媒体过去叫阅读率调查(读者调查),早年有新生代做读者调查;还有央视调查咨询公司CTR,这两家比较出名。然而,这两家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起来,与夏征宇有直接的关系。“新生代用的是英国调查局的一套方法,用美国TELMAR公司的分析软件。他们做起来,需要基本客户,具体怎么分析、做案例,都是我们给他们做案例,然后他们全国推广。CTR也做读者调查,我一直比较支持,还与他们签了第一笔大合同。”

而关于电视收视率,包括规范、使用,夏征宇一直都在做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那时,刚经历了收视率传统的调查方法和机顶盒测量方法的过度,是数据采集技术上的转型,大的数据分析建模都是我做研究。”

现在回想起来,夏征宇说:“如果我当时不在外企,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条件,我才得以发挥。外企注重流程、模式、标准,我也很受益。我很喜欢琢磨事情,研究事情发展的方向,并且追求完美。”

即便如此,夏征宇仍然觉得在外企每天做的并不是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不喜欢琢磨人,不擅长行政类的工作”。他想,如果自己开发产品、系统,会给行业作出更大贡献。于是,1999年,他决定离开公司,自己创办咨询公司,开发产品,做数据咨询(也就是智库)。当他递交辞呈的时候,老总以双倍甚至三倍的薪水挽留他,但他义无反顾。

然而,在咨询公司创办几年之后,多年来始终工作如一的夏征宇又转型了。“一是感觉到信息咨询工作的模式需要系统工具平台支撑,二是系统工具能在较快时间内成批培养优秀分析咨询人才。所以,我开始向IT方向特别是互联网转型。我是搞数据分析出身的,互联网的数据是最新、最大的,后来我投入若干年研究互联网媒体传播效果的定量化、标准化,数据的定量采集和分析工具。”

回归大学,如鱼得水

“我对传媒大学很有感情,和领导、同事们的关系也都很好,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自身感觉有压力,这压力也是我发展的动力。”――夏征宇

2006年,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夏征宇的面前,中国传媒大学时任校长刘继南与党委书记苏志武找到他,希望他能加入传媒大学。“两位领导求贤若渴,平易近人,丝毫没有领导架子。当时,我在媒介行业已经很久了,与传媒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有过合作,因为是搞传媒的见识比较广,所以比较大气。学校文化也非常好。这是我对传媒大学的整体印象。我觉得传媒大学有很好的研发资源,我热爱做研究、研发,对我而言比较合适。”

夏征宇再次成功转身,出任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媒介研究、传媒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与新媒体信息挖掘、跨媒体传播效果实时测量与分析、计算机算法与模型等研究领域。

当新的实验教学楼刚刚落成,刘校长和苏书记当即决定,在16层划出一个50多平米的房间给夏征宇做研究使用,成立传媒科学研究所,并由他任所长。“学校房源一直比较紧张,领导非常信任地给了我这样一块地方,我非常感激。别小看这50多平米,我们就是在这里白手起家,为学校、为行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全新的平台上,夏征宇发挥专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他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20余篇,软件著作权8项,主持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专项课题3项,广电总局社科重点课题1项,承担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新媒体专项1项。

他领导研发了“广告媒介预算优化系统”、“电视节目综合评估与预警系统”、“媒介价格决策支持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辅助评测与管理系统”、“网络舆情智能分析评估系统”、“互联网传播效果实时测量与分析评估系统”等,在舆论宣传、互联网产业、市场营销与广告、竞争舆情分析、政府及企业公关、市场调查与咨询等领域受到广泛好评。

2003年荣获中国广告协会电视与报纸委员会“中国杰出广告人”称号,2005年获得国家创新基金资助,2007年获得“中国网络广告10年百人”称号,2009年荣获北京市“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传媒科学研究所集人文科技于一体的战略媒体研发机构,定位于传媒信息领域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研究,目标是建立基于技术手段和平台支撑的高级智库。”夏征宇称,目前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新媒体专项“数字新媒体内容制作集成运营及监管平台”,以及广电总局社科重点课题“三网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效果评估标准体系研究”等。目前正在研发的“舆论应对与引导的沙盘推演系统”,就是融合了跨媒体大数据技术、建模技术和博弈论方法等,是科技和媒介研究高度融合的项目。

他认为,传媒大学的优势和特色是在文理交叉融合方面,特别是在新闻传播、人文艺术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方面。“新闻传播、人文艺术是肉,信息技术是骨。骨离开了肉干巴巴,肉离开了骨软塌塌,有骨有肉才能茁壮发展。这里又有大量的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把他们教育好,指导好,在保持传统的广电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在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新媒体方面下功夫,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夏征宇也认为,学校在新媒体教育方面,也应该多从行业、市场、产品与用户体验方面多考虑,互联网思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强调的就是用户体验、需求,就是人性化、以人为本。实际上,在世界范围看,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并不完全是高校在封闭的象牙塔内做出来引领行业的,反而是一些大企业或草根创新的进步,促进了高校教育的进步。他指出,健康的模式应该像美国硅谷和斯坦福大学那样,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业企业在那,最好的学校也在那,他们引领这个行业潮流,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不能分割。学校苏志武校长等领导与北京市、朝阳区正规划中国传媒大学与朝阳区定福庄文化与传媒产业园区,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受到极大鼓舞,并坚定了信心。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2

作为学生会新媒体工作的一员,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工作的总结:

1、新媒体平台的维护:

在这一年中,我主要负责维护学生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和QQ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更新学生会的最新消息和活动信息,同时也关注并回复了许多学生的留言和评论,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

2、新媒体宣传活动的策划:

我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策划了多个新媒体宣传活动,如学生会的周年庆典、线上义卖等,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提高了学生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学生会文化活动的推广:

我也参与了一些学生会的文化活动,xxx晚会、运动会等,负责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和图片,并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策划活动宣传方案,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总的来说,我在学生会新媒体工作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增强了我对新媒体宣传和文化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新媒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为学生会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3

一、培养目标: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

随着传媒产业化的发展,各地高校新闻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教学点不断增加、各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问题愈加突出,导致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导致某一类型人才培养过多!

地方高校在建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时,首先应明确网络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该对新媒体是什么有清晰的认知。笔者认为,新媒体就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这个平台具有开放性、融合性、交互性等特点。其次,应该通过调研掌握本地区新媒体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通过对教育部新专业公示的信息分析,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有别于其他高校。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新媒体广告设计、策划、传播、管理能力的新型复合人才;四川外国语大学则将复合型涉外信息传播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

伴随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疆传媒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并对新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新疆各大媒体、地方名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借助新媒体优势,积极构建全媒体化信息传播平台,以应对社会挑战和满足社会的期待。因此,新疆传媒专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为了深入了解新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昌吉学院通过向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的政府部门、新闻与出版机构、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数字媒体机构、网络公司等单位走访和发放《昌吉学院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就业市场调查》问卷,有效收回问卷370份。根据调研和问卷,昌吉学院确定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从事网站策划、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信息的采集、编辑和传播、进行舆情监测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否则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目前,很多地方高校新闻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媒体实践锻炼经验,导致教师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美国新闻院校普遍重视师资的新闻实践背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对教师“有严格的发表作品方面的要求……(要求教师)经常在一些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新闻作品”。[2]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老师“有良好的职业经验……教师包括了在报纸、广播电视、广告公司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授……几乎我们(密苏里新闻学院)所有的教授,包括那些有博士学位的教授都有过一些专业经验”。[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依托实践教育基地,是提升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出台相应政策和考核体系,引导教师到网站、报社、电视台等实践教育基地接受职业锻炼,深入新闻生产一线,了解新媒体信息生产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到专业课堂中去。同时,也可以聘请实践教育基地的资深工作者,补充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总之,有效依托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教学改革,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各高校在准确定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形成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地方高校要避免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避免课程体系设置大而全,课程多而碎,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

不管是工具融合,还是内容融合,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要求是不会变的。面对信息传播平台的不断更新,新闻教育应当始终秉持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和职业理念。同时,培养新媒体时代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因此,在设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兼顾新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掌握三个方面内容。课程设置立足行业发展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重视实践课程,贴近新闻生产实际。课程设置体系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接受良好的专业道德教育,又能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实现“上手快、后劲有”的可持续发展。

(一)整合新闻理论课程

新闻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应遵循适度、够用原则。对于一个新专业来讲,不能完全否定传统课程体系,可以对传统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优化,比如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就可以整合成一门课。同时,开设符合新媒体需要的前瞻性理论课程。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学习的迁移能力,为后续业务技能学习等养成必备的理论素养。

(二)强化融合新闻业务技能学习

面向新媒体行业岗位需要和技能需要,通过业务课程学习、实验操作、专业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锻炼,让学生掌握新媒体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的协调配合。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时时处处润物细无声式地融入新闻理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考核”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重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职业道德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在新闻职业中的具体体现。由于利益驱使、媒体竞争激烈等原因,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和重视即将步入新闻行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高校向社会输送的新闻专业人才,不仅仅要在业务技能上符合和满足社会需求,在新闻职业道德上也要经得起社会考验。因此,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哪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它应该是整个高校新闻教育体系的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

(四)新闻理念教育贯穿始终

新闻理念是新闻从业者所具有的一种社会责任担当,是一种特有的新闻人的精神,真实、客观、公正、全面是最基本的准则。缺乏新闻理念,有可能会导致职业道德滑坡。缺乏新闻理念,会影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在一次调研活动中,某报社总编就指出,现在的新闻工作者新闻理念意识不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该总编希望我们在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融入新闻理念的教育。新闻理念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使其通过理论课、业务技能课、实习,甚至老师的新闻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一种内在素养。

四、整合和优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关系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系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平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实训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是指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两个部分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资源互补作用。在媒体不断融合的时代,更应该强调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互补作用。高校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方面,不能也做不到大包大揽,因为我们始终赶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学生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开拓视野和思维,将校内所学和校外实际更好地结合。我们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时,应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并进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评估,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五、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起到引导作用。新闻专业教育应该将理论素养的考核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有机结合。偏重理论素养,实战时无法有效发挥;偏重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长远发展。考核应该以理论素养考核为横轴,实践动手能力考核为纵轴。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应以实战成果为主要考核内容,理论素养考核应注重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主要考核方面。

总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高校应该立足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人才培养应该围绕培养目标,做到各个环节的合理衔接。以科学严谨的办学态度,以创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建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4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工学专业设置有着非常明显且重要的实际意义,电工学教学也是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关键学科。对此,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成效,则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探讨。对于教师来讲,我们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同时,发现教育所面临着的内外部教学环境的变化,整合教学资源,吸收与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成效。就当下实际情况来讲,我认为多在电工学教学当中,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研究课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收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也成为了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阻碍了它的发展[1]。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观察,对多媒体教学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详情如下:

1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电力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制作一些教学课件。优秀的教学课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不仅能够通过完整的内容归纳、直观形象的画面感,从而引导学生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颜色与结构的变化与搭配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2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解释电磁物理现象

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过去的方式是将学生集中在教室里,由一位教师授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教师手里。而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育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策略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具体来讲,比如在我们的教材内容之中,关于电磁物理现象的内容,既是难点也是重点。现象是一种状态,而片面化的语言怎么能完美地去还原呢?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言语来解释,即使是再生动的讲解,学生的理解总感觉不是很到位,同时印象也相对来说不会深刻。如带粒子的移动形成电流等电磁物理现象。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相关动画,模拟这种现象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并附加上其中的因果关系。

3利用多媒体来弥补我们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基于一些现实因素所限,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总会不免收条件所限而对于某些实验或者实验的某些特殊步骤无法动手实现或者亲眼所见。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比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学习中,采用三维动画模拟技术,可以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旋转磁场和转子跟着磁场转动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等。这样可以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或者是实践操作营造一种空间想象,而这种空间想象的养成也往往是学生提高自身创造力的一种关键起点或者说是必备素质。另外,我认为,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拉近与实践操作的心理距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游刃有余的最佳学习状态。

4利用多媒体来做教学归纳等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写作板书的过程中,既消耗时间,也显得比较繁琐。当然,必要的板书结构还是不能少的,对于大部分教学归纳等教学任务,我们可以主要依靠多媒体来实现。比如,对于内容章节框架结构、重要知识点的分类汇总等,以及我们课件需要进行的习题解答等,都可以将多媒体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好的“帮手”或者说是“伙伴”。让学生在课堂仅有的时间内,接受更多、更直观、更具针对性的信息。

5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学是一门应用性的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以电工电子理论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电工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如果采用纯粹的黑板教学,学生不易理解。根据《电工学》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电工学》理论性较强,且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教材本身就感到困难,更何况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了。通过多媒体,使这些较为碎片化的理论,做一些横向对比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用言语表达不清楚的感念通过多媒体形象化表达。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5

一、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学生的需求和激励机制不对称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也可以满足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因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尊重学校教育目标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建立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建设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而深入。与共青团的使命相违背的思想必然随时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如果大学建筑工作是教条式的,告诉学生他们可以做什么,什么是不能做的。学生必须在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寻求更广泛的自我激励。导致思维偏差,使学校建设工作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团队建设的核心理念

大学统一的主要目标是团结人心,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目前的大学整顿中,教育的表现是经验性的,不能与学生面临的社会信息情况相结合,导致教育和联盟建设的目标偏离。例如,一方面,大学教育工作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独立勇敢;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囚禁学生思维,心理发展,自我实践发展。这种缺乏尊重,满足人们的教育观念的合理需要。在人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中,典型的缺乏教育。

(三)沟通不被视为新媒体技术下团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团组织之间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可以使共青团的使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纪元。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一种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行政压制都可以用来规范学生。学生不得违背高校设立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开展。

二、高校团建工作利用媒体技术的发展路径

(一)提高大学生共青团工作的新媒体素养

从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有能力教育新媒体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建立以人文(尊重会员隐私)为理念的媒体交流平台。在熟练掌握新媒体交流平台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和总结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对共青团的教育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命的关键

在新媒体条件下,信息的公开表达使大学青年成员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这与中国处于过渡时期的思想影响是分不开的。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自由主义观念影响着大学生,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三个概念是联盟的使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核心是自私的表现。所以,这一次建设教育的使命,其实质就应该进入到学生的核心,引发思维的变异。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成了其核心使命。

(三)加强监督是新媒体集团建设有效的途径

目前新媒体的学生交流非常广泛。校园网是学生聚集的场所,主要观点和观点。大学联赛的工作充分利用了bbs的宣传优势,建设了新的使命团队。在bbs师的板块里,团队建设工作者以学生思想需求为分工板块的基础。比如,当学生们普遍讨论社会信息热点话题时,高校应该从三个概念的正确概念出发,建立起bbs热点领域,引导学生对信息热点的看法。在交流会员的想法。团队建设工人既是bbs论坛维护人员,也是论坛的导师。因此,当学生面对爱的困惑时,CYPC工作者应该能够在相对的亲密空间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教育。

(四)提高高校共青团员新媒体素养

首先,全面提高有关媒体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相关媒体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影响了教育的终极效应。如何提高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联赛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规范大学生联赛的建设,尽量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都是大众媒体的局限。非常重要。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的应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媒体传播的及时效应在当代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思想认识和社会工作生活方面,影响力也在逐步加深。分析目前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及时提高和提高大众传媒相关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得在新媒体条件下,盟建工作有一直在稳步提高。

(五)加强新媒体监管力度

在高校中,有一种“监督即是不信任”的观念一直流行着。但是正因为这种观念,让很多有益的监督都成为了表面功夫,并没有起到该有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当中必须改变工作者及团员青年这一错误的观念,让大家都能接受公开监督并自觉地去监督别人。另外通过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督力度,也更好地实现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网络监督。也通过对新媒体及网络言论的监督促进正能量的传播,减少负面的、不正确的信息的误导,加强共青团思想引领。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6

我是本学期学生会新媒体工作的负责人,在此我代表学生会向大家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学生会新媒体工作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宣传平台,提高学生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二、工作内容

1、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本学期,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定期发布学生会的活动信息、与广大师生互动、分享校园资讯等内容。

2、打造品牌形象

学生会是学校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学生会新媒体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我们通过优化页面设计、精选优质内容、积极互动等方式,提高了学生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开展宣传活动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的核心是宣传。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举办线上活动、拍摄校园风景等,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参与。

4、维护平台稳定

学生会新媒体平台的稳定运行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对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保证了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三、工作成果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学生会新媒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通过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师生关注和参与,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会与广大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此外,我们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为学生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不足之处

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活动策划还有待提升、平台用户黏性还需要加强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学生会新媒体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学生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7

一、新媒体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49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达5.57亿,占全部网民总数的85.8%,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媒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环境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相结合。在新媒体时代,除了网络媒体可以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公众也可以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例如,曾引起大量关注的华南虎事件。

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逐渐从电脑终端走到移动客户端,用户用来连接新媒体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适应网络的信息碎片化和互动模式,网民对于传播过程的融入性越来越强。都使得媒体和受众之间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双向联动。

2.传播内容丰富

随着网络生态环境的演变,网络视听节目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将网络视听节目定义为“在新媒体平台所孕育的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孕育出的能为现代网络受众所观赏的视音频节目”,包括微电影、网制剧,以及网络自制节目等形式。

作为移动互联网媒体主要的传播内容,网络视听文化产品的特点是:选题策划迎合受众、内容制作更加自主。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策划和制作,网络视听节目和服务更加迎合受众的“口味”需求;在内容制作方面,制作主体不再单纯地是媒体本身,也包括万千“用户”。

3.用户主导传播过程

在新的环境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民组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个曾经以年轻著称的群体,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其他年龄段的人群。(2)用户更加主导传播过程。用户“使用与满足”心理产生了更强的主体意识和娱乐要求,以及对新闻事件更客观、更理性的态度。(3)网民之间的互动从“个体议程”向“群体议程”进化,形成热门话题以后被媒体选择性传播,即上升到“媒体议程”,这些话题在媒体平台上形成一定的讨论量以后,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舆论影响力,带领“公众议程”,甚至影响更高的决策层面的“决策议程”[6]。

4.新技术广泛用于新媒体

互联网技术携带着天然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网络产生的内容和服务也具有了明显的互动功能。例如,app、超级电视、云存储等新技术,将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平台融合更加通畅便捷,信息容量跨越式提高,信息储存方式大幅度优化,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视频的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都促进了网络新媒体不断地推陈出新。

5.新媒体遇到的新挑战

移动网络新媒体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是内容制作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结合用户的新特点生产出与时俱进的内容产品;传输技术的挑战:网络的安全性、可控性、可操作性,以及新的信号传播方式,都为传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环节的挑战:监管已经成为内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工作是“精神食粮”的“质保”,是网络环境必不可少的守卫者和引导者。

二、 网络新媒体的监管现状

我国的网络监管工作明显不能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匹配,不能满足民众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要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要了解当下的网络监管情况。梳理网络视听的具体条例和监管措施,将其分类如下:

1.关于申办许可证资质的监管

20xx年4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试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对于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剧,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20xx年9月,总局要求“对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网站和个人,责成其立即停止擅自开办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2月,整顿升级,包括BT中国、伊甸园、悠悠鸟在内的多家网站因“无证上岗”纷纷关停。

20xx年9月,广电总局禁令:“将于20xx年4月1日起禁播未登记境外剧。要求用于互联网等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须依法取得《电影片供应许可证》,且播出内容健康、弘扬真善美”。

2.对传播内容进行监管的举措

20xx年4月,广电总局强调了“不允许网络红人、劣迹人物上电视节目做嘉宾”的意见。20xx年9月29日,总局正式要求“对劣迹一人的影视作品进行播出限制”。网络剧、微电影和网络视听节目,也要封杀劣迹艺人。

20xx年7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在网络剧、微电影等自制网络视听节目播出之前,应组织审核人员进行内容审核”。通过问责制,实行对内容和文化价值上的把控。

3.对传播技术、设备的相关规定

20xx年7月,总局下发关于“严禁通过互联网机顶盒向电视机终端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通知。“各持证网站严禁从事相关业务,不得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与非法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公司开展合作”。多屏时代,广电的监管措施也在多个渠道多项技术中逐步完善。

20xx年6月,广电总局要求“关闭互联网电视第三方视频内容渠道”;7月,下达了“盒子最严整改令”:不仅要求“境外引进影视剧、微电影必须在一周内下线”,要求“所有互联网电视盒子必须停止提供电视节目时移和回看功能”,更表示“未经批准的终端产品不准推向市场”。

4.其他网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20xx年12月,中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颁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自本月31号生效。在新《管理规定》之下,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是受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广电系统对于网络视听第一次郑重“点名”。

20xx年1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宣布“将首次专门针对网络视频有害信息开展清理整治专项活动”,并“及时公开专项行动的重点、进展及成效等”。

20xx年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20xx年我国文化传媒领域出台的第一个重大政策。

三、我国网络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深化巩固时期,多种文化思潮不断相互冲击。互联网媒体带来时代性变迁,政府实行网络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管准则不一致。在我国,传统媒体不论是在内容监管、质量监管,还是人员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上都实行严格的管理机制。然而,互联网新媒体的运营机构,在内容制作、平台运营、盈利模式等方面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监督,对于经营业务、运行流程等的管理更是基于不同的标准。

2.多头领导,管理混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设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专门管理互联网视听产品和服务业务。同时,新媒体相关公司还会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后与广电总局合并)、文化部、新闻办、工商总局的监管指令,有时还会受到工信部、公安部和一些其它部门机构的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对于新媒体监管工作的职责并不十分明确。

3.缺乏专项的法律法规。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政府对于相关法律的建设却远远滞后,这为监管工作有法可依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管理条例、部门规章以及一些规范文件,然而,仅仅作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效力,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4. 网络监管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监管技术涉及硬件管理技术、检测技术。新媒体革命的发展主要依托网络信息的技术,包括数字网络技术、互联网宽带技术、基于设备终端信号接收技术、视频点播技术等。监管技术无法覆盖新媒体的每一个方面,降低了监管效率和效果。

5.移动互联网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化,涌现出了无数个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人”。新媒体用户的门槛低,未经训练的业余媒体人加入传播队伍,增多了信息流中的冗余信息和干扰信息,为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制造了更多阻碍,监管工作更加复杂。同时,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平台,而是跨平台、跨地域传播。这使得监管工作需要多方协调。

6.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标准和体系。我国媒介产业整体环境集中度较低,大型传媒集团匮乏,小型传媒公司遍布全国,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环节和有效管理。各个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形成更标准化的体系、更有效的评价来对新媒体进行规范和管理。

四、互联网媒体监管的途径和方法

1.我国网络媒体的监管途径和方法

网络新媒体发展到今天,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规范网络受众和媒体从业者的行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这个体系要做到: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全员参与。从政府到网络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网络监管工作,将网络监管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让网民、网络从业人员,认识到缺乏监管的危害性和负面结果,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监管的必要性。

(2)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监管的根本途径。我国媒体发展到现在,国家还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虽然有《民法通则》、《刑法》、《广告法》和《著作权法》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涉及到新媒体的相关规定,但这些规章在法律上地位偏低。要完善新媒体的规范工作,就要对网络监管专门立法,出台一部使用专业法律语言,占有基本的法律地位的新闻法。

(3)建立科学健全的监管标准。在新媒体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除了道德层面,监管工作需要特别关心:信息弱势人群,例如未成年人、不具辨别能力的人群等;易被侵犯的主体,如隐私权、生存权等。

(4)建立硬件监管机制,全面提供技术支撑。大力研发和使用信号传输中所涉及的网络开发技术、安全维护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重要网络设备和一些重要的操作软件。

(5)普及监管理念,提高网民素质,使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首先,要争取公众对网络监管的理解和支持。其次,要引导和规范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行,为网络监管提供助力。再次,要建立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最后,新媒体行业要坚守自己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

(6)必须尊重受众,照顾到用户对网络视听节目的体验需求,结合媒体发展的目标,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用户友好型”的监管措施。增加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疏通反馈渠道,更好地完善监管工作。

(7)加快建设一支能胜任监管工作的人员队伍。相关工作人员要拥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法律常识,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熟悉新媒体业务,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媒体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国外媒体监管的比较和借鉴

由于国情不同,法律和国家制度有一定差别,新媒体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区别,各个国家对新媒体的监管和监管部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各个国家对新媒体进行监管的活动中,总结规律,借鉴方法。国外媒体的监管归纳如下:

(1)美国的新媒体监管主体是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特点是:FCC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专门机构;设立职能机构:大众媒介局、有线服务局、共同载体局及私人无线电局。分别负责广播电视业内容的监管、有线网络、互联网等信息业务的管理。FCC更多地管理新媒体的技术方面、内容监管、业务服务等。

(2)日本邮政省主管电信事业,包括广播电视。其中设置广播行政局管理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在内的广播电视业;电信局负责频率分配和通信业务;通信政策局负责制定电信系统的各项基本政策和综合性规则。它最大优势就是较为配套的电信和广电的相关行政法律制度。例如,20xx年出台的《电信业务广播法》,从法律的层面保证了电信宽带网络,推动了IPTV等。

(3)英国的网络监管主要是由通信管理局(OFCOM)进行,监管对象为内容、技术、频谱分布、战略及规划发展,涉及电信、广电业。

(4)同为欧盟成员国的法国,监管模式却不尽相同。法国将网络和内容分设为两个监管机构:最高视听委员会(CSA)和法国电子通信与邮政监管局(ARCEP)。其中,CSA独立于政府和议会,主管包括公营、私营、全国和地方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ARCEP却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网络和频道。然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作为整体的欧盟,20xx年5月通过的《电视无国界指令》修改建议草案,(后更名为《视听媒体业务指令》)它是欧盟统一的内容监管方面的法律,涵盖所有的媒体内容领域,包括电信、广播、互联网、VOD等。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监管体系和演变轨迹中发现,新媒体技术、运营和服务业务是政府监管的主要方面。新媒体发展到今天,要探索出属于我国的网络监管的道路,除了需要遵循我国媒体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将国外的监管经验,将之与我国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监管机制相结合,探索出一套与我国新媒体发展规律相契合的监管体系。(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8

一、媒介融合的影响

首先,模糊了受传者的界限。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新闻的传播主体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曾经的受众,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也可以是传播者。其次,“分众化”引发了媒体对于用户资源的争夺。当前的受众群体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简单来说,受众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会对媒体进行筛选。也就是说,媒体结构想要不被市场所淘汰,就要对自己的目标受众有一个精确定位,并在牢牢抓住目标受众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夺其他的用户资源。

二、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工作的特点

1.传播的时效性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被渐渐打破,由原本的单一化媒介逐渐转变为多样化,以往从新闻事件发生到被报道,这整个过程中会被耽误很多时间,但是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前一秒发生的新闻,下一秒就有可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媒介资源多样化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电视、平面媒介、社交媒体等多种媒介资源之间可以实现充分共享,新闻传播可以同时包含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元素,从而变得更全面、更直观。

3.受众群体扩大化媒介融合模糊了接收新闻信息的受众群体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受众群体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整合,这就意味着,媒体原本的受众群体会得到扩大。[1]

三、媒介融合时代存在的问题

1.全媒体新闻人才不足我国当前的媒体市场存在新闻工作人员供应和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媒介融合导致我国媒体市场对于新闻人才的需求逐渐偏向于全媒体新闻人才,但实际上,我国每年全国范围内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并不在少数,可大部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媒体市场的实际需求,致使我国新闻工作仍然存在缺口。

2.新闻专业教学体系不完善我国高校新闻专业还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致出现人才不太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现象。

3.新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新闻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是在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非常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但我国目前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却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就使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例如没有很好地掌握摄影、音视频剪辑等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技能。[2]

四、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措施

1.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和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开设写作、摄影、采访等与新闻工作相关的实践活动课,这不仅能培养和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强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与媒体行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平台。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全媒体新闻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培养(1)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媒介融合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撰写新闻稿件,还要具备图片、音视频编辑等技能。因此,每个媒体机构都应该对现有新闻工作者团队定期展开培训,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全媒体新闻人才。新闻工作者是重要的媒介传播人,而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所以,在新闻工作者业务素养培养中,一定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关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超、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工作人”的思想。因此,在新闻工作者专业素质培养中,应该强化学习者的本领,增强“四力”基础能力,全面培养优秀的新闻人才。(2)完善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媒介融合使新闻的渠道和信息来源渠道变得更多了,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闻工作者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一方面,单位可以通过再教育的方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自身可以通过不断地自学,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3)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思维能力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事件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在当前这个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就需要更加敏感,这样才能从同样的新闻素材中挖掘到不同的新闻价值。

3.新闻工作者道德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保他们在工作中时刻坚守职业道德规范,且不会因为利益的诱惑而做出不实的新闻报道。其次,要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工作者能够始终出色地从事和完成与新闻报道相关的工作。

4.健全新闻工作者管理机制首先,新闻媒体机构应该引入竞争机制,遵循“有能者居之”的原则,淘汰掉那些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新闻工作者。其次,扩大人员的聘用范围。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高质素的新闻工作者,以提升自身新闻工作者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新闻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完善奖励机制,即制定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管理体系,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新闻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拉开“一般员工”和“优秀员工”之间的薪资差距,这样可以使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进而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9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新媒体宣传工作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宣传阵地,在新媒体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本学年,我学院的新媒体工作主要包括:新媒体工作队伍的培养建设;PU平台建设使用;微博、微信、公众QQ这三大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对“团学苏刊”,校团委平台的推广和响应等。现就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队伍培养

新媒体平台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学生兴趣特点开展思想教育、舆论引导的新阵线。在过去的一学年我们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出了一支由学院团委书记领导,八位院学生会成员带头的新媒体精英工作团队。我学院形成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内更新学院新媒体平台密码,由院教师牵头对院网络宣传员进行培训,再由院网络宣传员对班级网络宣传员进行培训,网络宣传员每周三定期召开例会讨论周工作计划的一系列工作培训机制。

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和建设,我院的这支网络宣传队伍虽然仅占学员人数的0。9%,但是有着很高的运转效率、执行力和保密能力,他们肩负起了学院PU等四大平台管理,联络各班新媒体平台控制人,组织新媒体平台培训等工作。

PU平台建设和使用

我院于20xx年9月正式引入并使用大学生PU平台,经过努力与推广截止到到20xx年6月9日学院1014名学生中有985名同学注册使用PU平台、实现了大一到大三同学的100%注册使用,另外有38个团学组织注册使用,形成了各个社团、大一到大三每班注册,学院发声各团学组织集体响应的良好氛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学院累计在PU平台上发起活动143次、其中112次完结。

在使用方面,我院充分发挥PU平台便于统计课外实践学分、统计活动报名参加人数等优势,让青马工程培训、学生会及社团活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PU平台上发起并共享活动照片与新闻稿。PU平台的推广与使用有效扩大了学院活动的影响力,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新媒体工作

学院目前共有腾讯微博、公众微信、公众QQ三个新媒体平台。腾讯微博注册于20xx年,公众微信注册于20xx年3月,公众QQ注册于20xx年11月。在学院新媒体推广方面,新媒体工作队制定了以新媒体促活动、以活动提高新媒体关注度的方针措施。现以20xx年4月9日至5月17日我院学生会举办的“土建学院院徽征集大赛”为例,大赛初期我们采用PU平台报名签到,大赛中期收到作品后PU

平台签到并在腾

微博、微信、公众QQ发起网络投票,后期颁奖典礼PU平台报名签到并抽取微信、微博幸运观众。最终微信平台关注量由4月9日的80人涨到5月17日的102人,增幅27。5%;公众QQ平台由92人涨到108人,增幅17。4%;公众腾讯微博平台由141人涨到162人,增幅14。9%。

腾讯微博20xx年9月份的关注人数为132,到20xx年9月1日为止上升到170人,增幅29%,收听120个省、校、学院组织官方微博,20xx—20xx年原创及转发信息387条,做到了让学生每天有东西可读,其中转发省、校团组织信息67次,有效扩大了省校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

当下微信平台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推送功能,简介明了的页面正在飞速发展且有逆袭微博、贴吧之势。我院新媒体团队于20xx年3月21日成功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借鉴了同济大学学生会微信管理经验,为我院微信平台制定了以图为主、贴合我院专业特点、提高同学文化品位,为学生就业考研指点迷津的高质量内容推送路线。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年轻的微信平台已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5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