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财政工作紧扣“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核心任务,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主动策应供给侧经济改革,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增收节支措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地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一、财政收支情况
201X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06亿元,占市人代会预算目标的100.22%,同比下降2.7%(同口径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9.3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24%。财政部门完成非税收入6.76亿元,占政府目标的105.35%。
201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0.61亿元,占调整预算96.49亿元的93.9%,同比增长6.6%。其中: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业、交通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及社会事业支出达66.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有力保障了民生及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积极财政政策。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一是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办理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改善民生等减免税12.8亿元,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取消、免征各类收费18项,减轻企业及社会负担0.35亿元。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兑付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奖励扶持资金1.79亿元,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三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兑现科技创新券2305万元,拨付科技孵化、产业研究院及科技三项经费1976万元,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运用新型工具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转贷资金3.73亿元;通过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1.12亿元。五是积极做好上争工作。全年共向上争取科技、农业、环保、交通、工业和信息产业等专项资金11.2亿元,有效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
(二)综合治税强化征管。
面对营改增改革减税效应增强、收入基数高等多重因素影响,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措施,完成了收入目标。一是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省对市县财政体制调整等政策动向,加强财税收入分析、预测和管控,确保收入组织持续稳定。二是依法依规应征尽征。全面排查全市房地产业、建筑业项目;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全额申报;完善房土两税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增值税审核机制,不断挖掘增收潜能。三是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建立市乡协同共治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分析比对,突出风险应对管理,努力应收尽收。四是继续加强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对全市所有乡镇零散税收实行委托代征,全面构建社会化协税护税网络,切实堵塞漏洞。五是落实非税项目清单,严格约束违规行为,强化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征管,促进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共建共享民生幸福。
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民生优先,盘活存量、优化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支出。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支出达12亿元,增量资金重点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扶困助学及高中债务置换贴息等教育薄弱环节倾斜。建立生均拨款与办学成本、物价水平等联动的调整机制。完善全覆盖的政府助学体系,下达扶困助学经费2169万元,受益学生27952人。安排3366万元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及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年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支出达26.7亿元,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增加了优抚、救助类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推进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6.05亿元、药品零差价财政补助1.23亿元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支出7500万元;落实各类优抚对象补助及城乡社会救济等资金4.42亿元;安排就业专项资金2228万元;安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045万元。三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积极调度资金19.54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污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等,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筹集资金9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583户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不断提高城乡安居保障水平。
(四)城乡统筹强农富民。
一是支持创业富民工程。设立2000万元创业担保基金,撬动创业担保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研究制定了创业富民财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三权”质押贷款贴息办法,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全民创业能量。启动实施全市30个村的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上争省级财政专项奖补3200万元。二是加大投入补齐“三农”短板。筹集资金13.73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农村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四年行动计划、优质食味“XX大米”生产和品牌宣传、精准扶贫、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实施,推动林业绿化、畜禽养殖专项治理、河道疏浚等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三是坚持“财政+金融”支农模式创新。继续实施农机信贷扶持、老区扶贫和粮食生产贷款贴息,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筹集农业保险保费1.22亿元,理赔3577万元,主要种植业参保率达100%。全市核定农作物种植面积118.54万亩,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1.42亿元。按照市政府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协议要求,成功组建省农担XX分公司,探索金融惠农新路径。四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市财政全面建成农桥485座,总投资7073万元;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4487万元,实施348个项目,惠及208个村;安排村级运转经费7810.8万元,安排4008万元落实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力度。推进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我市财政管理水平和业务运行效率。实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按照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编制预算。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制定预决算信息公开方案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和细化公开内容。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收回资金3.31亿元,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积极上争政府置换债券,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及债务化解方案,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对市级国库资金和财政专户间隙资金存放实行公开招标,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其中中医院南亭路分院一期项目中标落地,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另有4个项目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六)财政监管优化质态。
一是有效实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重点开展国企年报统计、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实体化改革、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查融资平台担保情况、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二是强化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对市公证处、劳动监督大队、图书馆、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等12个单位开展部门预决算综合核查,规范了部门预算编制及收支执行行为;对海南、昌荣、中堡、李中、周庄、荻垛等11个乡镇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并延伸检查了乡镇所属单位,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行为。运用财政大数据平台信息系统,组织47个部门开展86个项目绩效目标申报,涉及资金26亿元;对申报201X年绩效目标的项目,全部开展绩效自评价;组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科技创新券、生产河疏浚整治等7个项目的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43亿元。三是提升财政综合管理能力。强化城建资金使用事前监督,严把审核关,汇总编制政府投资城建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审核城建项目资金拨付申请104份,累计压缩(核减)当期资金需求达9578万元。狠抓政府工程决算审查,努力节约建设资金。201X年委托中介机构审核基建工程项目491个,审结462个项目,送审金额2.03亿元,核减工程款2152万元,核减率10.6%。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共完成支付业务7.23万笔,直接支付资金50.45亿元,公务卡结算资金1.61亿元,直接支付率达96.9%。
(七)立足岗位争先创优。
一是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严格落实每月一次“固定走访日”活动,并组织4次专题走访,及时落实了市交办的问题清单(7个问题),组织慰问20名贫困学子和15户贫困家庭,确保大走访大落实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突出制度建设,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坚持择优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及时组织人员纵向、横向交流。对涉及撤并的5个财政所29名同志明确了任职。新招录了7名同志;调整9名中层正职,提拔13名中层副职,对其他26名同志进行调整、交流及明确职级。6月份组织74名干部职工赴南京财经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累计选派了70多人次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会、团委、妇委会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进一步夯实了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基础。三是认真做好财政便民服务,在“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活动中,全面推广应用“泰州阳光扶贫”APP,对结对的社区、村庄和95户困难家庭跟踪走访,通过援建项目、出谋划策等途径帮助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后劲。核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18本,组织2322名会计人员参加各级职称考试,完成了11家代理记账公司的许可证发放和年检工作。
201X年我局工作得到了省财政厅、XX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我市财政重点工作获省财政厅考核表彰一等奖;我局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十佳人民满意机关”,并获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先进单位荣誉;局党委六年来第五次被XX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市预决算公开、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政法经费保障绩效、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国有资产报表等工作受到省财政厅通报表彰;我市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财政预算执行分析等工作受到泰州市财政局通报表彰。
三、201X年财政工作打算
201X年我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面向新时代,树立新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优生态、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保障公共服务均衡,支持创业富民共享;强化收支管理,加强财政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严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
围绕201X年财政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财税政策引导,推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顺应供给侧改革要求,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实体经济发展成本。主动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创新转型的政策措施,强化产业集中集聚和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财政扶持政策,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符合产业定位和基础条件的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快实施“苏科贷”,引导信贷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支持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全域旅游,打造风生水起的生态经济。
(二)强化依法征管,切实做大财税收入蛋糕。
加强与国、地税部门沟通对接,层层落实收入责任制,将目标分解到各征收单位、基层分局和责任人。科学研判形势,找准工作重点,把握征管节奏,确保财政收入组织稳定有序。健全财税例会制度,加强税源分析,强化收入责任,促进应收尽收。完善考评措施,充分发挥奖惩激励作用,提高各部门收入征管的主动性。关注主体税种、重点税源,强化风险应对,堵塞征管漏洞。进一步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不断丰富第三方数据内容,加强涉税信息共享比对,努力挖掘税源。强化协同共治,指导帮助乡镇开展收入组织工作,提高协税护税水平。加大陈欠税款清理和税务稽查力度,实行以查促管、以查促收。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征收,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坚持共享发展,致力支撑民生福祉改善。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力支持创业富民工程。整合各类创业就业资金,全力保障创业富民财税补贴、创业富民“三张券”、创业孵化补贴等政策实施,鼓励各类城乡群体创业就业,拓宽居民增收渠道。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教育、社保、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政策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助推脱贫攻坚工程。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
(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
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不断拓宽公开范围和渠道。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安排与执行挂钩机制,对执行进度慢、结余多的专项资金相应扣减下年度预算。继续盘活并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研究制定市级预算支出指标管理办法,切实规范预算指标下达、执行及结余结转等各项工作规程。建立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查询系统,不断丰富人大监督方式和监督渠道。健全完善PPP工作体制机制,研究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推动PPP项目加快落地和规范实施。
(五)坚决守住底线,加大财政金融风险防控。
一是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存量债务,依法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摸清底数、明晰责任,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处置预案,确保及时发现风险不失职、及时处置风险不渎职。进一步完善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依法注入优质资产、授予特许经营权、规范财政补贴、合理定价、政府采购等措施,提升企业经营质态。对增量债务,切实规范融资行为,确保新增政府债务严格限定在依法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范围内,确保新增政府或有债务严格限定在依法担保范围内。二是防范养老金支付风险。近年来,我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201X年缺口已达2.23亿元,全部由财政筹借保障足额发放,据初步测算201X年该项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养老金面临着不断凸显的支付风险。要强化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纳税基数比对机制,做实缴费基数,保证应收尽收。要通过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六)加强绩效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贯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推进实施绩效目标管理、跟踪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全过程”管理。扩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将预算部门发展专项和政府专项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全面推开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报;跟踪监控所有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专项资金,加强执行监管;分层实施绩效后评价,预算单位对所有执行完成的市级专项资金要实施自评价,扎实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切实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财政专项资金、部门整体支出“全覆盖”管理,不再设置资金限额,所有资金都纳入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财政部门、预算部门、人大、政协、第三方机构、社会公众力量“全方位”参与,加强配合协作,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加大绩效管理成果应用,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和部门重点项目自评价、财政重点评价项目报告的主要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四、严肃纪律规矩,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
(一)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政”字当先,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打造学习型机关聚力发力,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提升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各项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两个责任”,突出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少数的监督,有效防范业务和廉政“两个风险”,紧紧抓住资金分配、项目管理、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关键环节,简化和规范财政办事流程,把内控要求融入日常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全部财政资金、财政运行全过程、各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的内部控制监督防范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努力形成倒逼机制,健全完善惩防并举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在为民服务、为企服务中体现担当,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为民务实的良好政治生态。发挥财政监督震慑作用,大力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扎实开展扶贫资金领域的检查监督,加大财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三)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坚持打铁自身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两准则四条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市委十项规定。向打造服务型机关聚力发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大局能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升组织协调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干部,注重干部公信力,让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公信力高的干部走上更高的平台,激发全系统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动力;坚持小步快走,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力度,任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201X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位新时代,理清新理念,主动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尽责,不断开创新时代财政事业的新局面,为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