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材料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总结经验,更好的完成部门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物资计划是对施工项目所需材料的预测、部署和安排,是指导与组织施工项目材料的订货、采购、加工、储备和供应的依据,是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程中严格按计划进场,对比计划量与进厂量,控制现场剩余,减少浪费。
2、 严格物资进场验收制度。大宗材料和三材一律由现场收料员、工长和分包材料员共同验收,做好试验并建立台帐。现场材料员、工长、分包材料员对进场入库材料要严格执行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验数量的四验制度,明确了在以下情况下的物资不予验收:(1)呆滞积压、质量低劣的材料;(2)无使用对象的特殊材料;(3)超储备定额悬殊的一般材料;(4)打短线物资应视生产施工的需要,不能超过3-12个月的用量,超出者不予验收;(5)成件包装物资要进行抽查,凡质量、数量等与收料单不相符的不予验收。按材料性能分门别类,按类分类,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渗、防潮、防腐、防火、防老化等工作。
3、 收料: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工具随时进行清理,做到工完场清,现场无剩料。旧料按使用价值划分等级,回收利用。已无使用价值的残旧模板、脚手架料、金属配件等都进行回收处理,材料的包装品也应及时回收处理。对照物资计划表与分包单位的材料人员共同清点验收,共同签字确认,作为入库依据。物资对账单:每月统计进场物资的汇总对账单,与供货商对账并签署对账单,作为最终结算的原始依据。
4、 验收:根据物资需求计划对进场物资进行按实清点、检尺验收和资料的收集复合。同时认真核查材料品名、级别、规格、数量、与计划相符,且供货材料质量,均符合国家建筑质量要求后按实际验收量签字确认。验收时买方项目经理部物资负责人负责物资进场的签收。由物资负责人及相应收料人至少两人共同签署收货凭据。
报验:进场物资资料要齐全有效,有可追溯性是查询的依据。本工程中物资种类繁多,且来自不同厂家,把好物资质量关,便为整个工程质量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材料验收合格进场后,各种物资进场均要提供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因为这些物资全部来自外单位,因此,此类资料的可追溯性尤为重要,鉴于此,资料质量证明文件要尽量使用原件,当不得不使用复印件时,要清晰、齐全、有效,并且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待内部签字齐全后呈报监理单位进行报验报审
报量:每月编制钢筋进场明细汇总表(标清进场日期、钢筋级别、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等信息)呈报监理、业主方对量确认,以此作为商务钢筋调差及回收材料款的依据。
5、 钢筋、套筒等材料进场后及时提供实验员具体数量及使用部位,并督促实验员及时完成钢筋取样复试;套筒、橡胶止水条的送检检测;
试验室出具报告后,核实报告内容,检查名称、时间、规格、型号、标号、级别、部位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进场的钢材,按照不同规格型号、不同工程部位、不同级别、不同钢厂、不同批次、不同规格,每60吨为一个批次,进行分类统计并注明钢厂名称、进场日期及炉批号码后移交给实验员进行送检复试。
6、 及时搜集了供应商及材料生产商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表、生产许可证、ISO体系认证、型检报告、产品检测报告,认真审查是否属实并满足要求,然后报监理业主方审核备案。内业资料: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供应商资质文件、物资签收授权书、分包进场材料设备报审报验资料、物资报审文件、物资收发料、物资计划、物资调拨、物资台账等资料分类建立进行管理。
7、 项目内部调拨及时做好调拨依据及台账为后期结算完整依据积极配合项目商务、财务及公司,完成每季度检查、考核及现场盘点工作,尽量做到不因物资为项目扣分。
8、 周转材料进退场及物资台账的管理
加强周转材料管理,提高利用率。周转材料价值高、用量大、使用期长。对周转材料管理的要求是在保证施工生产的前提下,减少占用,加速周转,延长寿命,防止损坏。周转材料由分包或项目部统一管理,及时做到随拆、随收、随清理、随修理、随保养,责任到人,堆放整齐;加强原始记录统计和分析,做好材料核算工作。健全原材进场台账管理,及时做好材料的入库,盘存、发放、退库、回收等记录和凭证的保存、统计、分析。
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材料上还在基本格式上徘徊,现在随已进入工程末期,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力求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增长自己的才干。为领导做一个好助手。对各项决策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