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活动总结 > 抗疫活动总结 >

202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 cwl2

践行青春梦,奋斗新时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关于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知,扎实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组织和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造自己,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释放青春力量。7月6日至18日,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重点打造:“青春建功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实践服务团、“重走青春路,感恩母校行”回访母校调研团、“情暖童心,支教乡村”教育关爱服务团等三支团队,分驻在信阳浉河区、平顶山市鲁山县、南阳市方城县等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并安排专门老师进行精准指导。截止目前,外国语学院2020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完成。现将此次组织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有力、精心组织

接到开展“三下乡”活动通知开始,从队员选拔、合理分工、联系实践地点、前期宣传与准备等工作,学院领导老师给予了高度重视。

202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1.密切联系,实地调研。根据校团委下发的《关于开展2020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团总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与实践地点进行沟通联系,结合活动主题和当地群众的需求及实际情况出发,安排了相应的“三下乡”地点,制定了科学的活动项目。每个队伍都派有指导老师,把“三下乡”实践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合理选人,充分准备。队员素质决定团队的好坏,为了使“三下乡”活动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广泛动员学生干部,为三支团队合理挑选队员。“培训”是“三下乡”之前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加强每一位下乡队员的专业技术、撰稿质量、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学院组织各队队长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此后由各营队队长在出发前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对队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并提前学习了关于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教育等相关文件。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实施,还召开“三下乡”誓师大会,具体活动安排,队伍与队伍之间互相学习,并不断完善策划书,最大程度保障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3.领导重视,加强宣传。自接到通知起,院团总支及时把相关情况向学院党总支书记做了详实的汇报,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利用学院网站、新媒体网络、制作条幅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大中专需踊跃参与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和知名度,使广大学生树立“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观念,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工作。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2日正式启动。活动伊始,外国语学院举行了“践行青春梦,奋斗新时代”暑期“三下乡”誓师大会,对活动中的具体细节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全方位部署,为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二、众志成城、有序开展

(一) 脱贫攻坚实践服务团

1.“三下乡”之走访三官村

7月6日早上,冒着蒙蒙雨丝,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秀云、学工干事刘阳红、院团总支书记张兵兵带领暑期“三下乡”团队成员,对外院大一贫困学生翟金秋护送回家并进行慰问。在游河乡三官村,实践团队成员们集中看望了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并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了走访调研,重点了解当地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当地开展脱贫攻坚及实施“精准扶贫”行动以来,经济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同时发放调查问卷,统计调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鼓励村民结合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途径做好特色农产品输出,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新思路和建议。并对信阳学院学生资助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通过向贫困村民走访,及时记录贫困户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如道路交通、关爱留守老人、疾病等民生问题。

通过走访反馈,记录集中的问题主要有:1.该村组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少,家庭住房基本都属于比较陈旧的房屋,室内生活器具较为陈旧、简陋;2.道路不畅。该村组出村道路有一段步行近40分钟左右的泥路。一遇雨天,道路泥泞不畅,出村之路极为不便,这也是该村组村民共同期待能早日解决的问题;3.贫困户家庭基本都属于留守老人。通过走访得知,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甚少,只剩下年迈体衰多病的老人,其中折射出背后的如何关爱、照顾农村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同行的老师同学们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1.扶贫要精准化、精细化,不能一刀切;2.脱贫重在脱“根”。输血不如造血是扶贫道路的金句良言,要想方设法建立一套扶贫脱贫的完善体系,挖掘地区资源优势,打造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良方;3.农村优秀人才与青壮年劳动力的留守。要想方设法让本村青壮年劳动力在本地发家致富,吸引优秀人才为家乡脱贫发展献计献策;4.要想富修好路。道路交通对于贫困乡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解决贫困乡村的生活和发展问题首先要确保道路的畅通性,这是暖民心、体民意的民生工程。

2.“三下乡”之走访叶桥村

7月7日早上8点半,外国语学院一行到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叶桥村进行走访调研。在叶桥村,挂职第一书记喻志辉和村支“两委”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叶桥村村情村貌,贫困情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做法,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村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然后由村干部带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精准扶贫户分别进行走访。

叶桥村位于信阳市区西南3公里,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林地6000亩,水田3000亩,水塘、河流600亩。主要粮食种植水稻,盛产樱桃、桃、李、杏等小杂果。本地人口3440,全村共20个村民组,住户8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48人,五保户10户11人,低保户92户115人,该村在村支“两委”基层干部们的带领下,精准扶贫工作正有序、有效开展。

在土门组参观新挖路基现场,村书记介绍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正是靠着当地村民的高度参与和为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的无私品质,展现出一幅新时代下“愚公移山”的动人情景,也认识到这条“便民路”为日后叶桥村发展带来的机遇。

随后走访了身残志坚的80后创业典型养鸭大户成帅,感受精准扶贫的实际成效。在走访因病致贫的“好媳妇”贫困户马世云大姐家中,王书记耐心讲述了马大姐面对脑溢血的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十年的感人事迹,看着始终面带笑容的马大姐,会发现她对生活仍然充满着信心与乐观,把家里家外收拾的利索整洁。马大姐的身上体现中国女性的勤俭、持家、和善、友爱的美好品质,是现代社会女性的模范代表,值得很多人终其一生向学。

在走访看望贫困户王天芝老人时,村委干部说多亏了当初“强制”将她从旧房子里转移到了新的住房,房顶已经塌陷的老房子依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危险性。同行的师生们默默的在内心为村支“两委”当初果断的“移民”行动点赞。

当村支“两委”带领我们前往因身体残疾致穷的村民家中时,同学们都非常感慨。王书记向“三下乡”成员们展示了即将为其重建的住房图纸,看到即将重建的新民房,不禁为这对残疾夫妇感到由衷的欣慰与喜悦。精准扶贫要找到致贫的症结所在,才能精准施策,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状态,为贫困户提供一条可持续的脱贫之路。

因为是雨天,实践团队的师生们不惧道路泥泞,调研结束后,所有人的衣服鞋子都湿了、脏了,但没有一个人在意,这就是深入基层带给学生们的精神洗礼。

3.“三下乡”之走访孙湾村

7月13日,实践服务团奔赴平顶山市鲁山县孙湾村开展实践活动。

在孙湾村,实践团与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信访办主任、孙湾村支部书记、孙湾村脱贫攻坚组组长、县驻村书记等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该村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危房改造基本情况,并对扶贫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随后,实践团成员对村里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

孙湾村交通不便,土壤贫瘠,村民世世代代依靠种植粮食作物为生。守着薄田艰难度日的贫困村贫在哪里?如何帮扶?是一大难题。扶贫要看贫,看贫要“认亲”。扶贫队长带队深入孙湾村,听取各级干部意见建议,实地入户走访群众,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

从2020年开始,孙湾村每年的10月17日被定为扶贫日。2020年5月份孙湾村定下了首批贫困户,一共37户,到2020年7月份脱贫6户26人。孙湾村一般贫困户12户47人,占52.8%,五保贫困户5户5人,占5.6%,低保贫困户14户37人,占41.6%。

在走访中,团队成员先后来到当地村部、贫困户、低保户家庭,实地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当前进展情况。每到一户,实践团对他们的居住条件、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子女就学以及扶贫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积极向他们讲解“精准扶贫”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勇于克服困难、保积极的生活态度,发掘致富道路,早日实现脱贫。与村干部聊天时,驻村书记说,在扶贫过程中需要找到适合村子自身的发展模式,但具体到每一户,还得继续想对策,让他们有可持续的收入。“我联系的贫困户有4家,其中有一户缺乏劳动力,但对方想学医,于是我介绍他到医院学习,现在他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家里有了收入,最终稳定脱贫,另一户则选择当生态护林员,每月收入也有了保障。”“多和他们交流,得让他们自己有脱贫的意愿和信心,然后具体分析各家致贫的原因,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路子来增加收入。”这是驻村书记的“扶贫经”。

实践团对村里的实用技术科普、农村淘宝、乡村旅游、义务教育帮扶、农业科技推广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为当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共新思路、好建议,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二)回访母校调研团

7月10日上午,带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重走青春路,感恩母校行”实践调研团来到了高中母校——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分校,看望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岁月铭刻奋斗的艰辛,历史记录努力的脚步,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成员们来到了这所让信阳学子翘首期盼的高中校园。下车后,大家步行进入校园,望着熟悉的教学楼,一草一木引发实践团激动不已。回顾曾经的奋斗时光、那些“碎碎念”的恩师们、和蔼可亲的门卫大叔、不懈追梦的青春年华,过往不时浮现眼前。

为了不打扰老师正常授课,实践团成员静静等候在恩师的办公室里。面对恩师,畅聊自己进入大学以来的收获与感受,有位队员说:“隔了这么久再一次见到老师,恍然有种还在高中时代的感觉,虽然还有些‘害怕’老师,但更多的是思念与感激。”时光之初,岁月纷扰,还好在懵懂的年纪里遇到一群坚守教育岗位,无私奉献的“引路人”。真的要对您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面对校园里的学弟学妹们,实践调研团成员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辅导学业难题过程中,成员们也关注他们的心理情况,安利一些科学的疏解压力、排解焦虑的方法。在深入了解学弟学妹们求学期盼的同时,及时为他们介绍我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情况,为他们以后报考大学解答疑惑。

回访母校,感悟青春的过程,是回溯追梦初心、重温刻苦奋进的心态的过程,也是精神的交接与触碰的过程,更是牢记历史大任、激发创新作为的过程。在实践调研中,学生们再次感受到了奋斗青春的珍贵;炎炎烈日下,不能忘记那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知识传播者的身影,正是他们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这个多彩又绚丽的世界;追往而惜今,坚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的理想信念,建功新时代,争做新时代下的追梦人与圆梦人。

(三)教育关爱服务团

7月9日、10日,外国语学院“情暖童心,支教乡村”教育关爱服务团奔赴南阳市方城县柳河乡文庄村小学。关爱团自筹资金买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问品,在传授给留守儿童宝贵知识的同时,也把快乐与希望带给他们。

在柳河乡文庄村小学校长的引领和热情介绍下,队员们用心感受着小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文庄村小学校长首先对到村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他介绍了该校的教学情况。关爱团了解到,该校学生多,教师少,很多教师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不愿意前来教学,随后我们其中一名队员不禁感叹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啊,一定要用心去教孩子。”

教学期间,关爱团始终秉承“让生命推动生命,让生命不再留守”的服务理念,采用“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和“家访”等送温暖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结对交友以及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用有温度的发展引领新常态,最终形成品牌效应,更大限度地满足贫困地区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教学初期,孩子们从最开始的腼腆羞涩、动作拘谨,到可以跟随你的语言、情绪,放开自己的肢体和心扉,露出灿烂的笑容。有一次,关爱团成员在授课,突然有孩子问到:“老师,你们为什么要来给我们上课?”,一位成员愣住了,想了一会,回答她们说:“因为我们爱每一个爱学习、想学习的孩子们”,孩子接着问到:“那我们好好学习,你们能一直留下来教我们吗?”,此番问答更让关爱团深刻地感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任的重大。

活动中,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关爱服务团组织的5位支教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欢渡暑假生活,通过教孩子唱红歌、儿歌,练习书法,游戏等活动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渡过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暑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邓小平曾说过:“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儿童就理所应当的成为我们的关切对象,在儿童当中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此次关爱活动不仅扩宽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丰富了暑期生活,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的生活观念,而且使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收获了欢乐,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此外,成员们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积极宣传报道,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

三、悉心总结,汇总材料

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是让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为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经验与不足,在活动结束后安排学生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及时总结,通过撰写个人总结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提炼学习心得。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中青家园”、“未来网”中的“三下乡”各项投稿活动,伟学校争取更过荣誉,也让自己在竞赛中大放异彩。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外国语学院组织领导有力,精心部署,学生志愿参与度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促进了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起到了良好的实践育人功效。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走进基层、了解国情民意,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团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取得的新面貌新成就,进一步坚定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立下青春誓言:愿在今后学习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深入实践锻炼,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