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应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

| 新华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1

学习国学,让我受益匪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下面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国学使人提高素养

传统精神的力量震撼人心,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如何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让人知道自身的不足从而去改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国学为人指明方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三、国学教人学会做人做事

中共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传承基因和历史渊源。儒家学说倡导“礼义廉耻”、“忠孝仁爱” 等等,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传承至今。我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它对当前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比如对于“礼义廉耻”,“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广博的内含,融会贯通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之中。又如“忠孝仁爱”,“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孝”,就是要孝敬长辈,试想,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仁”,就是要广施仁政,以人为本;“爱”就是要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的哲理、生产生活的奥秘,以求得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2

中国可以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 是-个文化大国。 ————季羡林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文化更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壮大的根基。 而 国学又是什么?准确来说国学对于我们对于这个国家甚至于世界都有着怎么样 的影响呢? 通过这本书, 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学是文化的精髓,它包括我国几乎人尽 皆知的儒家

学说,同时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学说,可以说是在相辅相成的。也 就是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很多的方面都这些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构造。该书分为 10 章,分别是“史” 、 “儒” 、 “禅” 、 “道” 、 “法” 、 “兵” 、 “医” 、 “易” 、 “礼” 、 “食” ,通过对国学精华部分学 习,深感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三皇五帝”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史学界似乎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实际上,三皇五帝的观念来源于我国先 祖对于宇宙系统的看法。古人认为,宇宙是由静止的天、地、人和动态的金、木、 水、火。土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就是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 从书中我也了解到,事实上,三皇五帝代表了我国远古社会的两个时代。 三皇时期代表着从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的时代,伏羲和神农是父系氏族的代 表,神农氏族后来又分化为黄帝、炎帝两个部落,再后来又融合为炎黄部落。五 帝代表的时代是三皇之后、夏朝之前的时期。舜帝是公认的五帝之一,夏朝始祖 大禹就是从舜帝那儿获得部落首领地位的。从夏朝开始,统治者从人民的服务者 变为人民的压榨者, 帝位的继承由禅让制度变为世龚制,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 新阶段。

这一章从三皇五帝开始,介绍了非常多历史的知识。像是将皇帝成为万岁是 什么时候? 还有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啊,还有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为 什么呢?等等??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说道儒,最先想到的就是儒家学说的三种主张——礼治、德治与人治。儒 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样的关系?“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又有哪 些解读;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为统治工具的?你知道“孔门四科”还有 “孔门十哲” “孔门六艺”吗?历史著名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历 代君王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等等 第二张从儒学的角度出发 体现出了儒家学说对于我国的影响。 接下来开始就慢慢的开始接近我们的生活了 第三章 禅——佛法要义、释义人生的佛学思想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要义 第五章 法——以法为教的法家思想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这几章可以说就是其他几门学说的补充, 也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是在这些学说的相 辅相成下前行的,再来是礼,这一章也是我推荐的一章,礼仪这个词并不陌生, 但是深入进去会发现这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从自古的那些可以说不人道制度 再到现在简化后的基本礼仪,这一路可以说是崎岖坎坷。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 这一章最开始说的是古代官场中的“夺情”和“丁忧”制度 ,虽然名字有些奇 怪,但是这也确实是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之为“丁 忧” 。服满再行补职。 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 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 夺情也就是丁忧制度的 延伸,意思也就像字面一样 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不参加吉礼。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场上,原谈不到“丁忧” ,古人称之“墨绖 从戎” ,又称“金革之事不避” 。

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 亲父母的丧事, “自闻丧日起, 不计闰, 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意思是必须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 重返官场。但是为了因应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唐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夺情起复制度,但在唐玄宗后夺情已较少见。 然后又有谈及“礼”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齐家治国的根本吗?为什么说“孝” 是传统文化之根本吗?“三纲五常”对我国古代专制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三 从四德”是对妇女的压制?古人讲的五礼是什么? 所谓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史记·五帝本纪》 : “岁二月, 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 ” 吉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 有: (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2)祭地祗: 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3)祭人鬼:祭先 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

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 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这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本以为会是从头开始的五种礼仪。 像这样容易曲 解意思的还有一个 那就是“长跪” 《战国策》里出现过“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这里的“长跪”并不是长时间跪着的意思而是直身而跪,也叫“跽” 。古时 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这一章中还有讲到古代的一些谦称,避讳等等。还有端午节中元节等一些有趣的 故事。 最后一章自然而然当然要数食物,我国地大物博,美食更是让全世界绝口称赞, 谈论国学又怎能少的了食!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它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 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

中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热带、亚热带、温带、 亚寒带兼而有之;地形多样,江河湖海,山川平原,无一不备,这样就为中国的 饮食与烹调提供了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鱼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丰富 的动植物原料、调料。 数千年来,中餐积累了精湛的烹调技艺,仅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 烩、熘、炖、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等近百种,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 千差万别、风味各异的菜系和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各式菜肴一万多种。著名的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 全席” ,仅此一桌的冷热大菜就有 120 余种。以这种大菜为代表的中国食文化, 显示出华丽、气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特点。 中餐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著称于世。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盘最 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景色和图案。那 山川树木、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尽收盘中。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给人以享受。

而且中餐每套都以双数为单位,四、六、八、十??等成为一般的 规则,俗话说: “两个盘子待客,三个盘子待鳖” ,追求双数恰恰表现出中国文化 注重“十全十美” ,讲求偶数为利的心理习惯。 餐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如游龙 戏珠、阳春白雪、银珠牡丹、金玉围翠、玉手摘桃、宫门献鱼等等,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有时就是一种立体的诗配画。

我国的食可不光是这些,茶!也是让人自豪的一方面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 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 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 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 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 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 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 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 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 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 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 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 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 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 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 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 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 、 “茶道” 的范畴深广的多, 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 因。录 俗话说 多读书,读好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 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 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 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 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 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 容,明辨是非。 通过这本书 让我穿越古今 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 再次请让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深 深的谢意。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3

一粒种子,叫做国学经典,把它播撒在心中,让经典诵读永驻心间;有一条潺潺的溪流,叫做中华美德,让它滋润、浇灌着心田,让中华美德伴随身边;有一盏灯,叫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提着它走过漫漫人生,让知识在现实中灵活运用,给予你莫大的力量!

诵读经典

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萧抡谓说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这些诗句就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经典诵读巨大的影响力!

《国学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熟读、熟背很多的古诗词,朗朗上口、滔滔不绝,这种境界让我心中震撼无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呀,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铸就了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宛若春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到刚劲端庄的方块字里,感受《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女娲、大禹的故事萦绕耳畔。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会给予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今后,我要向《国学小名士》中的同学学习,广泛诵读经典,牢记于心,我要诵读国学经典,走进古诗词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朴质、真切的情思; 徜徉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让经典诵读永驻心间!

传承美德

中华美德到底是什么?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观看了《国学小名士》之后,我心中终于有了答案。

古语有云:“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中华之美德——它陶冶人的爱国情操,树立爱国爱民的远大志向;它让人孝顺父母,对其充满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别人,不图任何回报……而对于我们青少年,中华美德并没有多大,它只是生活中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修养、品德。

从小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进屋要先敲门、吃饭要礼让、要尽量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等等的优良美德我都没有养成,我不禁感到深深的愧疚!

从现在起,我要改掉坏习惯,力争做一个中华美德的传承者!今天,中华美德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的手中,将由我们焊接,要靠我们传承,我定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让中华美德伴随身边,伴我成长!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会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努力实践。

人生犹如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道理就好比那扬起的风帆,帮助你继续探索、继续前行;人生仿佛那长长的道路,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崎岖不平,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道理就好似那导航的明灯,为你指明人生的正轨;人生仿佛一片茂盛的大花园,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道理就宛如那绽放的鲜花、翠色欲滴的小草、高大挺拔的大树,零零星星地点缀着花园,但却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和光彩!

为此,我有了新的打算和计划:每次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要多练习,做到举一反三、灵学活用、扎扎实实,在学习生活中稳扎稳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知识在现实中灵活运用,让我受益匪浅,给予我莫大的力量!

我坚信: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便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反而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成长为一名知识丰富、道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4

近日参加了中心组关于国学知识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点体会:

一、国学使人提高素养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国学为人指明方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三、国学教人学会做人做事

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和决策,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传承基因和历史渊源。儒家学说倡导“礼义廉耻”、“忠孝仁爱” 等等,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传承至今。我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它对当前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比如对于“礼义廉耻”,毛泽东主席曾经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广博的内含,融会贯通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之中。又如“忠孝仁爱”,“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孝”,就是要孝敬长辈,试想,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仁”,就是要广施仁政,以人为本;“爱”就是要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的哲理、生产生活的奥秘,以求得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5

顿挫抑扬的诗韵,优美又带有灵性的诗句,悠久而又璀璨的国学文化。这是让我们后人为之感叹,钦佩不已。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分别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字——日,月。国学文化博大精深,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日和月的诗句和词。古人们总是借皎皎月光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关于月亮的诗句总是透着悲伤,凄凉的情感。

我很喜欢描写月亮的诗句,因为这样的诗句会让我身临其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

《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见识,还真正理解了古诗中的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其中有一项环节是“美德大考验”,我很喜欢,在我的理解中,即使没有文化,也要有正能量。知识量再大也不能温暖人心,可是,正能量多起来却可以把冷却的心温暖的融化掉,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在“美德大考验”里,有些选手没有通过“美德大考验”,却靠自己真心的忏悔和积累的国学知识, 以及口齿清晰的表达能力赢得了老师们的心。可有一些选手通过了“美德大考验”却因为表达能力不好,而且又没有使用一些国学知识,这个问题让评委老师们起了争议。

我感觉不管怎样,只要做好自己,认真回答问题,保持自然状态就好,就像我们平常考试一样。

以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美德好少年,学习国学中的知识,弘扬国学璀璨耀眼的文化。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6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珍宝,也是汉语的文字精华。国学小名士,是一场考验,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文化的传播,是知识的训练。

从我国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后,诗歌文化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到现代,足以体现诗歌的历史是悠久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了韵味和文学气质,雅俗共赏。

国学小名士的举办,贯彻了党的__大会议精神,更让我们深入了解------在山东的访谈文化的基本知识。__大确立的会议目标,就是下一个文化发展的方向。

年龄不一,却拥有着相同的骨气。一同站在知识的舞台上,展现最优秀的自我。设定了不同程序、规定的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积累随机应变。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没有十分的聪明,真正的成功在于日常的积累和努力。“积累日常,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也是学的含义。

“借我一元钱吧。”面临着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只有两个:借或者不借。答案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的理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理由很简单,它就发生在这个小学生自己的身上。小时候一次玩耍,他和妈妈走丢了。是一位大哥哥帮忙他找到了失散的妈妈。对那个大哥哥而言,也许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个举手之劳,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甚至能够说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应对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借。”爱,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传递。

中国有些传统文化,我们有了解多少呢也许是一个,也许是两个、三个……根舞台上的他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我们的表现就代表了中国,我们的进步证明着——中国,这个文化大国,正在进步,一步步走向繁荣。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精神。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8

由于没有从一开始看《国学小名士·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我便从网上搜找出来了,便开始看了起来。

首先是主持人宋磊介绍莅临本次大赛的几位重量级评审——石玲、刘悦坦、魏新、杨波、董姝。紧接着,选手们个个登场:一号选手王梦忆、二号选手孙荣忆、三号选手任家豪、四号选手周子靖、五号选手于皓凡。他们的介绍各不相同,都富有诗意。而且,他们的形象也是彬彬有礼、不拘小节。

进行第一轮比赛:我爱记诗词。规则为: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关键词,选手依次背诵包含关键词的古典诗词、名句。每次答题限时五秒,答错即出局,依照出局顺序,5位选手分别得到5分、10分、15分、20分、25分,本环节共两回合。关键词为“风雨”,选手们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好记性呈现在我眼前。可不幸出现了,一号选手王梦亿因重复了而没有及时作答,Out。紧接着,三号选手任家豪也因为这个原因Out。剩下的3位选手出拼搏着。然而,五号选手暂时想不出来,也被out。只剩下2位选手了,二号选手差一点没有答上,但还是作答了,但4号选手重复作答,out了。第一轮坚持到最后的是——二号选手孙荣忆!

之后,石玲老师给五位选手解释了“风雨”的意思,评委董姝非常欣赏二号选手,因为她在差一点点就被Out的时刻中回答了,她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好。

下一组关键词:江湖。先Out的是三号选手任家豪,然后是一号选手王梦忆out,再然后是五号选手out,又剩下两个人了。最后,四号选手失败,二号选手获胜。

第二轮:名家对对碰。

一号选手开始作答,然后答对了。接着,三号选手也答对了,可是五号选手却不幸的out了,四、二号选手也不幸out。

第三轮:美德大考验。

“汉宝”哥哥介绍完之后,五名小选手与导演一块吃饭,在这个房间里有不少“眼线”,究竟哪个小选手会礼让出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呢?

考研开始,还没入座,周子靖、孙荣忆就表现出互相谦让的举动。然后,于皓凡子大家都坐定以后,主动给每一个同学倒上一杯水。大虾端上来后,王梦忆发现只有五只大虾,而有六个人。周子靖与孙荣忆相后谦让,之后大家都开始谦让了。之后,开始分鸡蛋,五个人开始谦让,侯磊导演表扬了他们。吃饭结束后,每个人的碗里都有剩菜。最终,大家总结了一下今天的表现,自己要努力去改正缺点。

《国学小名士》给了我很多道理,比如我们要节约粮食、要注意餐桌上的礼仪、懂得谦让......而且,我们要多记一些古诗词、名言名句等等,要遵守着中华传统美德,不能只说,要去做,继承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做一个美德好少年!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9

经过此次的学习 ,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的心得感悟怎么写篇10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构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持续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带给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好处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期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36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