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心得如何写?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主题,将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至此。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十年间,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一带一路”架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读懂“硬联通”,基石之上的大道共筑。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我国工程企业扬帆出海,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成为内陆城市连接大西洋的经济动脉;飞架南北的佩列沙茨大桥,见证克罗地亚经济腾飞“高光时刻”……这些昔日存在于设想之中的“里程碑式”项目不断涌现,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福祉,不仅加速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更为各国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注入新动力。
读懂“软联通”,合作之魂的共识凝聚。“一带一路”的成果不仅在于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建成一个个“繁荣港”、铺就一条条“幸福路”,还在于共建国家在贸易合作、资金融通、气候变化、油气管道等领域形成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规则标准在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协同发展、畅通投融资渠道、便利经贸往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围绕规则标准的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标准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拓展。我国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促进了多领域标准国际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区域经济逆风前行。
读懂“心联通”,友谊之桥的人文交融。如果将“硬联通”比作“筋骨”,“软联通”比作血脉,那么“心联通”则是“心泵”。共建国家人民的心意相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和关键,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注入澎湃动力。秉持“兼济天下”的情怀担当,中国农业专家组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造血式”帮扶为当地培养农技人才,造福一方百姓;秉持“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埃考古学家携手五年,让卢克索孟图神庙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联合考古队也在学习借鉴中结下深厚友谊。300多个民生合作项目、1000余对友好城市、46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在一个个“实而惠”的民生工程中、一次次“多彩且包容”的文化交流中,共建国家人民的心意在潜移默化中彼此相通。
丝路迢迢,通达八方。十年的历程,我们看到“一带一路”运用“三重联通”的笔触绘制出恢宏长卷。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我们相信,这项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文明创举,定能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了中国支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八项行动”,成为同各国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八项行动”的实施,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助推“一带一路”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坚守初心、携手同行,10年倡议成果丰硕。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赋能“一带一路”强大活力;一座座电站、一条条油道、一个个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一次次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硕果累累、成就非凡。
合作包容、互利共赢,10年奋斗经验宝贵。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不同凡响,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众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并取得辉煌成果,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善意友谊;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意识形态对立、地缘政治博弈、集团政治对抗和单边制裁、经济胁迫、“脱钩断链”,都是逆时代潮流发展而动的,是注定要失败的。10年的历程证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就要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走人间正道,本着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携手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绘就蓝图、咬定目标,信心百倍创造未来。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切实扛起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担当,实施“八项行动”,做出中国贡献。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目标不放松,“八项行动”出实效。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深化国际合作,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幸福之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和人民。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流水涓涓,汇为汪 洋;星光灿灿,化为银河。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以生动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开启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
以“行动力”推进“硬联通”,共建“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给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十年间,我国全方位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不仅拉近了共建国家间的距离,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以“凝聚力”扩展“朋友圈”,共建“开放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和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联动发展的行动纲领。在“一带一路”这条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上,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拥有六大洲109个成员,带动资本近1500亿美元;已通达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构建起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
以“创新力”树立“新标杆”,共建“创新之路”。发展的故事中,最令人振奋的是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了名副其实的“创新之路”。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以营造创新生态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多元主体开放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完善“一带一路”创新生态运行机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德不孤必有邻”,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领导人与代表陆续抵达中国奔赴这场十年之约。千帆连云、驼铃悠悠,在稳健向前的“一带一路”坚实步伐中,历经两千多年的丝绸画卷展现在眼前,我聆听到奋斗的激昂,激荡起初心的力量,中国向着全世界“同路人”发出诚挚的邀请,共商共建共享共同追梦。
曾经,驼铃清脆响彻丝绸之路。“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两千多年前,先辈们穿越草原沙漠、扬帆浩瀚海洋,在声声驼铃、点点帆影中开辟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创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景象,谱写了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史诗乐章,联通了中国与世界。从中国的视角看,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凿通的贯通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反映出中华民族古代走向世界的历史;从世界的角度看,丝绸之路是古代西方世界通往中国之路,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认知和交流的历程;从文化角度看,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交汇之路,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轨迹。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舞台,人类在此交流交融,沟通梦想,创造历史。因此,重新建设丝绸之路便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延续古老梦想的夙愿。
现在,延续千年纽带同行追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也曾出现过一些“地缘政治工具”“中国俱乐部”等诋毁和质疑,然而事实已经证明,“一花独放不是春”,中国无意从中谋取私利,更无意伤害他国汲汲于求,我们始终坚持共同进步,而非踽踽独行。现如今,这一倡议已从蓝图变成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最具包容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各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实惠。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而且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合作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的重要纽带,为国际抗疫和恢复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现如今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日用品、电器出口提供重要路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订单大户。
未来,不以山海为远携手并进。“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达成的诸多成就,并非来自于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是精谨细腻的设计擘画与脚踏实地的建设落地。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将按照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的工作思路,持续将共识转化为行动,聚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重点领域,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设施联通,逐步形成更多利国惠民的可视性成果。在丝路精神引领下,中国将与共建国家携手,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媒体、智库等各方面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增进不同国家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世界将在更加频繁的人文交流中,激荡出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之美”。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通过我国和周边国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亚洲国家探寻区域一体化和区域治理机制绘制蓝图,符合各方根本利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这对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区,超过4000多万华侨华人,也是华商力量最强的区域,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商经济总量为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在东盟国家。华商经济实力增强,在许多国家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企业中,华人公司约占70%。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经济相结合,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为海外侨胞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他们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一方面,要在中国政府的规划指导下,在相关使领馆的具体帮助下,重视海外侨胞,特别是华商企业积极参与驻在国“一带一路”有关项目的建设并从中受益。预计从20__年到20__年,东南亚“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将达1。5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海外侨胞和华商企业又可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华商企业自身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深化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提供“一带一路”建设的科技与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海外华人华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资源,他们熟悉驻在国的社会、法律、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对中国和家乡情况也很熟悉,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在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把这一“天然桥梁和纽带”打造得更好。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为此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翻开历史,“丝绸之路”,留下的是互利合作的足迹;鉴真东渡日本,传播的是仁慈的佛学和工艺美术;郑和“七下西洋”,播撒的是和平友谊的种子。今日,我们重建丝绸之路,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更是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世界民生谋福祉。
在20__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__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于__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一带一路”建设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应邀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共同繁荣的理念提出的,与联合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方面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__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联姻”。这无异于是在强化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与共为。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在发展的旗帜下聚合起来,既让一些欠发达国家看到了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新希望,也让一些遭遇发展困境的发达国家捕捉到了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在这一倡议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互惠新格局,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密切关联,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筑梦前行的纽带。因此‘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进入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在创新驱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梦丝路,为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带一路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桥梁。只有当我们自身展现出了开放包容、拥抱世界的诚意和能力,让其他国家感受到尊重感、获得感、舒适度,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才会更加长远。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世界来说,古“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交流的纽带,而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则是中国战略发展下的大国复兴之路。它不仅是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复兴,也代表着新的时代内涵和战略意义。这些战略意义囊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等。而这些意义,综合来讲只有两点,一点是解决中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另一点则是逐步构建由中国主导的世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经济发展当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又包括:环境问题、产业转型问题等。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相当比例是由房地产带动,这就使得钢铁、水泥等工业原料企业发展迅速。随着这一行业的饱和,钢铁、水泥等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有资料显示钢铁的毛利仅够买一只茶叶蛋。事实上,类似钢铁、水泥企业的其他制造业难以发展情况亦不在少数。大多数企业利润表处于亏损状态,却依然垂死挣扎,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胶着僵化状态。与此同时,外资制造业也开始逐步逃离北上广地带,向东南亚国家撤退。而中国也迫切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基础设不完善的中亚和东南亚地区,一方面开拓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世界工厂”的位置也开始逐步转移。
其次,中国虽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但是十多年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西部基础设施依旧薄弱。对此,“一带一路”在推动西部建设的同时,也可以使得一些沿线国家也能从中获得建设收益。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占据世界首位,却并未将外汇发挥到应有作用。外汇除了兑换外,无法在国内使用,因此只有将它投到海外市场才能发挥外汇的真正价值。倘若不作投资,那么外汇将随时会面临贬值的风险,遇到外汇来源国进行汇率调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
“一带一路”在解决中国自身问题同时,还涉及到自身战略考虑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显然要实现“中国梦”,仅靠口号无法满足,重要的还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从2013年共建以来,中阿始终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细读讲话,笔者有一些感触。大到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小到一个地区和一个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合作参与、理解包容、共享共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舍弃小我,奉献自我,为“一带一路”贡献一份力量。
从“我”做起,涵养理解包容,培树大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个小我的家庭成就了大家、大国。从家庭到单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凡事,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不斤斤计较,不睚眦必报。遇到困难,多沟通、多交流。通过最有效的“对话”解决问题,处理好矛盾。党员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不断锤炼党性,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做到遇事不急、处事不惊、办事不慌,有张有弛地解决好急难险阻之事。
从“我”做起,坚持共商共建,彰显大格局。大家要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一家说了也不可能算。面对世界波谲云诡,中阿坚持国际原则,共同协商、共同创建。同样,我们也要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团结一心,凝神聚气,发挥出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倾力协作。在重大事情、重要决策上多商讨、多研判、多方征求意见,不搞“一刀切”,不搞“一言堂”,就事论事,不偏不倚,切实打好各项攻坚战,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
从“我”做起,遵循互利共赢,干出大业绩。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开放、改革、创新是助推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开门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工作中大胆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过时的工作方法,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凡事,以大局为重,要不惜舍“小我”,顾“大家”。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少一些私心杂念,少一些“个人主义”,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出以公心,努力维护集体利益。团结一切力量,抱团发展,争取干出更大的业绩。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