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应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

| 新华

心得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以方便、真实、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下面是一些童年的体会与心得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童年的体会与心得有用。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1

假期我在“读一本好书、来一场旅行”的约定中,选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教育名著。本书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书中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儿童发育和成长的秘密。

捧读此书使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我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让我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现在让我们在这本书的带领下一起来探索儿童的秘密吧!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书里充满爱的语言,充满爱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爱的智慧”章节中关于爱的理解——“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辉!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

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但丁把这种儿童的本能为动力的爱,这种对一切的热爱称之为“爱的智慧”,它是一种精神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得到。

这种爱也是: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有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厌其烦重复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后会有一种幸福喜悦的感觉,我们成人眼里的无聊但对于一个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讲,这些社会法则是不适用的,当一件事完成的步骤越精细,孩子重复的次数就会越多。只有爱与理解才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独属于孩子世界的精彩。

这种爱是:早晨孩子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来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扰,孩子却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我想任何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一个吻。

这就是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我们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观念来评价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便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正是这种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的心理无形烙上伤痕,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对我们成人深深的爱。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需要正确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并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来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这样才会让我们更能贴近孩子的心,就像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样,遵循自然,静待成长。

通过这些事例对内心世界的描绘,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还记得初做妈妈给孩子讲《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时,我总认为我们成人对孩子的爱是无私、伟大并多于孩子的。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其实孩子爱我们胜过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将我们对儿童的爱化为滋润的雨露来灌溉儿童的心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孩子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们会逐渐成长起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爱的表达方式、方法,寻求合适的表达时机和教育环境。”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爱的智慧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的智慧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孩子的全神贯注,对孩子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

我们努力为了孩子那份爱!为了爱的明天!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2

暑假假期,我读了《童年》这部书,主人公阿缪沙曲折悲惨的童年经历让我掩书难忘,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啊!

阿缪沙从小父亲就死了,他和妈妈就来到外公家。在那里他一点也不快乐,只有外婆疼爱他。他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产,对他一点也不好。尤其是他的外公,只要他犯一点错误就是一顿毒打。他的妈妈改嫁了,继父是个大混蛋。没过多久他的妈妈就私奔了。他只好和外婆相依为命。外公对他们不管不问。阿缪沙白天去上学。放学、放假时他就去捡破烂。虽然受到同学的嘲笑,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他受尽人间生活的压迫,可是他一点儿也不害怕。他把捡破烂的钱给外婆做生活费。

阿缪沙的童年是多么悲惨,而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啊!他用捡破烂的钱来维持他和外婆的生活。而我们的童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哪里用的着为生活费而烦恼呢而阿缪沙小小的年纪就为生存而奔波。他虽然收到了人们的嘲笑,但他没有被困难压倒,勇敢地面对,终于走出了阴霾。俗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虽然我们有时也遇上一些学习上的困难,但跟阿缪沙比起来那又算得了什么呢?让我们珍惜童年美好的时光,面对困难勇敢前进吧!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3

我在假期里有幸读了《童年》这本书。《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第一部,主要讲述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本文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被接到外祖父家。他外祖父与两个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贪财、自私人。他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毒,连小孩也热烈参加了一份。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每天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妻子与徒工也被他们害死。阿廖沙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日子,只有他母亲与外祖母疼爱他。这本书奖就是阿廖沙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事情。阿廖沙值得我们学习地方时,虽让他在黑暗生活中度过了自身童年,但是他并没有被黑暗丑事与腐蚀人灵魂恶势力所压倒,反而他锻炼成长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与自信人我想这与他顽强毅力是分不开,难道他这种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遇到点困难就害怕,就知难而退。就拿做题来说吧。每次一遇到难题,只是泛泛看一眼就说不会,而没有仔细去理解它。最后,不是抄别人,就是扔了不做。那时,我们为什么不去想想高尔基小时候呢?他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我们为什么不似他学习呢?

《童年》这本书主要揭露与批判了当时俄国几十纪形成小市民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征,鞭打了小市民卑鄙灵魂。我想我们应该庙是那些卑鄙小人,而尊重正直善良人,最后我要说是:“黑暗终究会过去,我们向着光明而奋斗吧!”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4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慢慢研读。虽然我看了一遍现在还未能完全理解,但书中的许多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节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这对我们来讲似乎有点奇怪,因为通常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无秩序的。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使我们明白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已经可以感觉到。当一件物品被置于不恰当的地方,是儿童发现了它,并且把它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两三岁的儿童会注意最小的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蒙台梭利还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如成人看到儿童试图自己穿衣服或系鞋带、梳头时,他知道儿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达到他的标准。这时,尽管儿童正在进行一种令人欣喜的建设性活动,但成人走过去强制地“帮助”他完成,儿童所有的企图都受到阻拦。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系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角色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由此再引申到我与班级里的孩子,仔细想想一些孩子平时的表现,在当时可能会觉得不耐烦,但现在再好好想想,就会知道那是孩子一种爱的表现了。感谢蒙台梭利告诉了我们这种爱的重要价值,今后我要向孩子们学习,学习这种爱的智慧。

这真是一本伟大的著作,通过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创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5

读完《童年》这本书后,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向阿辽沙学习,学习他善于观察,辨别好坏,虽然生活艰苦,但绝不服输的精神,要勇敢地在逆境中成长,成为有用的人。

想想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在遇到困难时,去克服、去奋斗,完成追求的目标呢?人的一生只要有信念,再大的困难,再艰难的路程,我们都能克服,改掉身上的毛病,多做自我批评,遇到困难要冷静的思考,勇敢的面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勇敢、有用的人!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6

在寒假,我看了一部名著,书名叫《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我没看多久,就被书中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深深吸引住了。

小说的主人公叫阿廖沙,他的的童年离奇而悲惨。父亲在三岁时去世,母亲改嫁,他住到了外祖母家;圣诞节后,善良乐观的”小茨冈“被两个舅舅害死;有一次外祖父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还有外祖父毒打外祖母和母亲。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暴力和惊恐。

阿廖沙悲惨的童年体现出了俄国的混乱和阴暗。这些丢人现眼的琐事,让这个家庭不再欢乐,取代快乐的是痛苦。虽然在逆境中生活,但是阿廖沙因为有理想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我能坚强地活下去吗?我想,我一定做不到,但是,阿廖沙做到了,他战胜了苦难,顽强地生活了下来。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失去家的阿廖沙被慈祥善良的外祖母收留。我原本以为阿廖沙会重新找回童年的幸福。外祖父的暴戾,舅舅的无情,阿廖沙的童年在惊恐中慢慢消逝。好在在外祖母的关爱和呵护下,我们的主人公用他的坚强把磨难变成了财富。他渐渐长大,变得懂事了,也学会了感恩。他利用课余时间捡垃圾是为了减轻外祖母的生活压力。”阴暗“是阿廖沙童年生活的基调,认识了”好事情“和隔壁的三个少爷后,他们为阿廖沙的童年留下了少许美丽的彩虹。

想想自己的童年,我该是多么幸运啊,比高尔基的童年快乐多了,可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说:”累死我了,我的童年惨死了,我的童年就这么过去了么?“可是,看了《童年》这本书后,我才惭愧地发现:原来我一直生活在幸福的--中!

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抓住童年的尾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把我们的童年时间更好地利用到生活当中去。因为阿廖沙告诉我们:你没有悲惨的童年,有的只是不会感受幸福的心。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7

《童年》—读书笔记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这本书是是写了高尔基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想要什么有就会有,但高尔基的童年并不是那么快乐的,而是悲惨,凄苦的。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的父亲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惨,这给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的与母亲和外祖母相依为命,后来跟随外祖母来到外祖父的家里。

但在这,阿廖沙并没有过上好日子,他在这里看到许多丑是,舅父们为争财产而互相反目为仇,愚弄弱者,毒打儿童……但他却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经常给阿廖沙讲许多好听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故事的熏陶,健康的成长,不像他的舅父们一样。

阿廖沙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精神使人感动,但他也为这吃了不少的苦头,经常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读书。与贫穷的劳动人民接触,深入社会,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料使他真正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位文学大师。

从这本书中我觉得高尔基小时侯对小市民恶习的痛恨,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才会使他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高尔基简直是天差地别,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我觉得我们拥有一个比高尔基幸福的童年,我们一定也会有比高尔基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吧。

童年的体会与心得篇8

在《童年》里我喜欢的句子:“喂,列克谢,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你挂的地方,你到人间谋生去吧。”

外祖父经常说的一句经典台词:“你们这号人啊!”。我的感受和收获:阿廖沙又到外祖父家去住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自己过自己的,所以阿廖沙和外祖母过,他每天放学去捡破烂儿,每天可以收获十二戈比,都把它交给外祖母,阿廖沙小小年纪在那样的社会和环境下学会了独立,而且不久后他的母亲也患肺病去世了,死于1879年8月5日,终年才35岁。最后他去了“人间”谋生。

我读完了《童年》感受颇深也想了很多,想想阿廖沙再看看自己,我们简直就生活在天堂一般,没有比较就感觉不到,原来我们是这么的幸福,有疼爱我们的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和奶奶还有那么多疼爱我们的亲人,才感觉到妈妈常说的一句话“生在福中不知福”是那么的有道理,所以我要大声地告诉同学们都来读读这本书吧!读后我保证你和我一样会收获很多的,让你学会独立的重要,同时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哦!读完《童年》后想起了德国进步女作家——罗莎。卢森堡曾深刻指出:“只有读过高尔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确评价高尔基惊人的历程”我国大作家茅盾也曾说;“高尔基的作品之中国广大读者所爱好,是因为他抨击了黑暗,指出了光明,他虽然是为俄罗斯人民呼喊,但在中国读者看来,都是自己的心里话,这实在不足为怪,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现在我真正的感受到了,高尔基成长的过程中真的是很艰难,所以就更想读他的《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了,好了!我要马上、立刻去买这剩下的两本书了,一定要把高尔基的三部曲读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8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