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旅游学习心得体会3500字

| cwl2

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参加了为期5天的乡村休闲旅游研讨班专题学习,整个研讨采用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等形式,既重视理性知识、又重视感性强化。五天的学习,使我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这一新兴朝阳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又进一步拓展了思路,可谓收获颇丰,启示颇多。

五天的培训学习虽然短暂,但学习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信息量非常大,针对性非常强,本着求思求索求用的求学态度,本人全力用心地投入整个培训学习,得到了很多的收获:一是增加了知识,拓宽了视野。通过几位资深教授的生动讲解,使我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本质内涵、目标定位、发展模式以及新农村建设与之关系等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二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信心。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先后对长兴城山沟桃源山庄、水口乡顾渚村、柯城七里乡黄土岭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进行了实地考察,特别是感受了黄土岭村的农家乐发展历程,彻底打消了我对偏远乡镇发展农家乐的疑虑,进一步形成了对发展本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共识,坚定了发展信心。三是借鉴了经验,拓宽了思路。在学习和考察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引发了我对本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创新了理念;学到了很多关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先进经验和实际可操作的办法措施,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所考察之地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使我耳目一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先机,先行一步,谋划发展好今后我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了当前我镇党委、政府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结合培训学习,本人就探索我镇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作了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黄沙腰地处乌溪江源头,是西部的绿色生态屏障,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而且素有“野人“传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就坐落于此,可谓占据了“青山、绿水、好空气”的独特优势;保存良好的百年徽式古建筑群 ——李家大屋和李氏宗祠,为黄沙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民间“天师舞”、东坞花灯、剪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和民俗物品收集较全的民俗馆,黄沙腰烤薯、腊肉、高山茶、高山云雾梨等特色农产品以及丰富的农耕文明等资源。这些资源基础,都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制约我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交通,从遂昌出发到黄沙腰(中巴车)还长达2.5小时,小车为2小时,而且道路弯多岭高坡长,因为交通条件的落后,现阶段而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强。但是随着遂江公路项目一期工程的确定,将打破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第一“瓶颈”,彻底改变西部乡镇的交通环境。交通的全面改善,可实现黄沙腰旅游的全面开发,并与江山江郎山风景区和湖山温泉度假区相呼应,到时黄沙腰区块完全有理由成为遂昌大旅游中的腹地,也必将迎来我镇乡村休闲旅游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得遂昌的旅游线路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如果交通问题一旦得以解决,通过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这一平台引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实现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转业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模式质的转变。

二、发展我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初步构想:

我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为:把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作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一切入点来抓,重点依托我镇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人文建筑、民俗风情以及特色农业生产活动,探索 “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游在农家、乐在农家”为核心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走出一条“以农为本、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强农兴旅”的新路子。通过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促进自然禀赋、地方人文特色的有效结合,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村容村貌优美舒适,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同时通过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走出传统农业、摆脱传统农业,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惠及农民。为此,下步在全盘筹划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围绕“推进四项举措,抓好四个结合”的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办出特色。

1、推进四项举措。

一是规划先行,合理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和“先发展、后规范,先服务、后管理”的要求,把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规划放到全镇整体发展的大系统去思考定位,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把自身原有的条件塑造成亮点、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资源组合起来,做好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的重点放在具体的乡村旅游点上,明确本地资源结构、优势、特色、重点开发项目、相关配套、环境保护等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预测、描绘,然后按长、中、近期分步实施。把有条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然后积极指导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村(点)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规划引导、项目引导、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做好结合和创新的文章。依托九龙山的生态资源和李家大屋的古建筑文化,着重在黄沙腰村和杨茂源村探索一批农家乐示范点,以点带面,然后辐射全镇。

二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遂昌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建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把兴办乡村休闲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三是引导宣传,形成合力。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对于我镇农民而言,还是个陌生而全新的产业,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一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改善农村面貌等方面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因此,正确的引导和广泛的宣传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信息栏、标语、座谈、组织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体意识,积极培养领军人物。另一方面积极挖掘资源文化特色,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影响,积极营造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软环境。

四是整合资源,重点扶持。研究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扶持政策,将干部帮扶资金、欠发达奔小康扶贫资金、政府财力等资金进行整合,重点倾斜。鼓励有条件积极性高的村或农民进行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重点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以此拉动村、企业、农民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促进加快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把加大生态建设步伐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强大推进器,立足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坚持建设与整治并重,保护与节约并举,突出原生态自然环境特色。探索生态公益林建设及管理新机制,严格林木限伐,进一步做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加强林政管理,积极发展庭院林业,开展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户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兵等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全面开展生态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农民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力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深化绿色殡葬,减少青山墓地。以此规划、保护和利用好我镇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保障。

二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围绕竹、茶、高山蔬菜、烤薯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由单一的种植结构向综合农业转变,延长产业链,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做大做强以东坞为中心的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和以大洞源为中心的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做精做深特色农产品烤薯的系列化、多样化加工,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供产业支撑,同时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今后集观光、采摘、参与农事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打下基础。

三是把村庄整治、示范村创建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在实施村庄整治、示范村创建时,着重把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所需元素与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整治“脏、乱、差”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整合,重点倾斜,布局好建设好重点村房屋、道路、水、电、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把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色、功能得以体现,尽量突出差异性,坚持个性化发展,以呈现“古、俗、土、淳、秀等特点。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面貌和品质,还可以通过改善设施条件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进一步拓展旅游的休闲和体验功能。

四是把挖掘特色民俗文化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民俗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灵魂和精髓,着力在提高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工夫,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好黄沙腰村古建筑群,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加大对民俗馆的管理,提升其档次水平;传承保护好“天师舞”、剪纸、花灯等民间非物质遗产,同时将这些文化项目揉合到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去,突出文化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做到进入一个村庄,就能了解一方风情,感受一份愉悦,体验一种文化。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