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 >

参加乡村振兴与人才工作专题班学习体会

| cwl2

6月10-15日,市委组织部到浙江省浙江大学举办鄂州乡村振兴与人才工作专题研修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讲话精神,研究探索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学员和大家一起研修学习,并实地考察最多跑一次服务中心、梦想小镇、安吉余村、尚书干村等地,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发源地的生动实践,感受到浙江人民干事创业的大气魄,领略了他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建设美丽乡村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次培训对我在今后工作中解放思想、打开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上大有裨益。

一、主要感受

(一)思想解放敢干。安吉从省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偏僻山区县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浙江人创造了奇迹,这背后就是思想解放,懂得取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敢做别人没做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二)规划引领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15年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形成了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把山水田湖环境整治、房屋建设、产业发展做到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建设。在规划中突出亮色、彰显特色、保持底色。

(三)坚持久久为功。从农村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遵循规律,保持定力,不搞一刀切、不大拆大建,不嫁接盆景、不涂脂抹粉,既为当前发展创造“显绩”,更为长远发展创造“潜绩”。

(四)突出群众视角。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明显,书记有情怀,党员当先锋,能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宣传群众,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把农村生态环境、乡土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门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二、对比差距

对照浙江先进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思路不清;发展定位不准,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意识淡薄,随心所欲从事;工作作风不务实,喊的多做的少;改革不敢于碰硬,畏手畏脚;干群干事创业激情不高,缺乏内生动力和外在推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弱,缺乏政府资金撬动和金融支持;人才外出多、能人返乡难。

三、工作建议

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支撑。要集聚更多让人才在乡村创业,留在乡村、回到乡村,以此助推农村各个领域全面振兴。

(一)外引内挖聚人才。积极主动对接“333”高层次人才、“121人才池”、“千名引硕工程”等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青年科技人才、领军创业人才。加大招录高学历党政人才、省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支一扶”人员。将环境生态类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全区急需紧缺人才选调计划,面向知名高校选聘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大学毕业。通过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等“土专家”“田秀才”摸底筛选,真正把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从“土里”发现、挖掘出来。实施能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注重事业回引、项目回引、政策回引、感情回引,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二)健全机制育人才。实施乡村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努力储备一支高素质、有情怀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到2020年,每个村平均培养1-2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确保全区村级后备干部不少于200名;实施引领发展“领头雁”培训计划,以请进来教与派出去学相结合,定期邀请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先进生产技艺,助推创新创优、成长成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量身设计治村理政、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种养殖技术等实用课程,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村发展力。

(三)搭建舞台用人才。共建创新平台,加强与华科、华师、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对接,着力引进更多创新科技项目和团队,加快推动合作项目落地;搭建致富平台,鼓励人才牵头兴办种植、养殖等项目,支持人才创业,通过协会带人才、人才带群众,把人才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推广“合作社+党员致富能人+农户”“协会+党员致富能人+农户”“电商+党员致富能人+贫困户”链式模式,带动发展多元富民产业,形成人才成群、产业连片、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关心激励留人才。给予政策、奖金倾斜和扶持,完善创新创业就业人员的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构建科技人才留住流入长效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向往一线、争到一线,在一线建功立业。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力度开展竞争性选拔,打通事业单位人才交流渠道。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身份、唯岗位倾向,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长特点的分类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尊重和肯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2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