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 >

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

| cwl2

圣地四月,春风和煦,群山环绕,一片红色沃土——延安革命纪念馆,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苦历程;王家坪、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居重现了国家领导同志昔日生活工作的场景;登上了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的宝塔山,遥看红色新闻山—清凉山;走进延安城防建设最早、保留最完整的城池—凤凰山;参观了将才摇篮的窑洞大学—抗大纪念馆;党校老师的现场教学绘声绘色,精彩绝伦;保育院红色历史舞台剧再现了血浓于水的真情……在这次学习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幸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上山下乡的地方——梁家河。

一、梦开始的地方

走到村口,首先看到的是饮水思源的碑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带领村民挖的第一口井。走过一片五谷丰登的稻场,我们来到了村党支部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的标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走进“梁家河村史馆”,一幅幅珍贵难忘的资料图片,一件件留存至今的实物,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仿佛把我带回到四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脑海中浮现出青年习近平下乡插队的情景:一个15岁的青葱少年因客观原因从北京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开始了与黄土为伴、与书本为友、与群众为亲的生活,他不畏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种地、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等,全然一个生活能手。这些生活的磨砺,深入群众的体验,为以后的从政为国为民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二、信念的沃土,精神的高地

站在这片沃土上,有一种信念给人力量。当年,在物质与精神都十分匮乏的年代,习近平总书记边看书边学习边实践,以百姓之心为心,带领乡亲们一起干,打井修坝,开荒种地,建沼气池……为的就是让大家能够经常吃上肉,过上好日子。7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以苦为乐、以苦励志,越是艰难越向前,愣是把一个贫困的村庄打理得生机勃勃、红红火火,生动地诠释了天下为公、造福民生的深刻内涵。正是在梁家河战天斗地的艰辛岁月,磨砺和滋养了习近平总书记“穷且益坚”的“青云之志”。 精神提领实践,奋斗成就伟业。梁家河精神指引着今天千千万万个“梁家河”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三、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梁家河精神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指明了方向,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1.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习近平总书记因政治原因从一个高干子弟下放到艰苦的陕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他并未抱怨和气馁,而是把它当做人生的财富,一切从新开始,跟着老乡学种地,缝补,样样精通;带领群众致富,丰衣足食。这也提示我们,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敢于接受,认真面对,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磨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在黑暗中走向光明,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梁家河才15岁,是涉世未深的少年,而他学习进步的法宝就是读书,放羊揣着书,锄地拿着书,休息时更是书不离手,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求知若渴,为以后工作,治国理政打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示我们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书中学习前辈的经验,运用于实践,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在书中与智者对话,以答疑解惑,开阔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

3.结合实际情况,勇于创新

当时烧火做饭砍伐大量树木,习近平总书记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办沼气的报道灵光闪现,立马去实地考察学成归来。可沼气是个全新的事物,在思想保守的村民质疑声中,他亲自带头动手建立沼气池,解决了照明做饭等实际问题,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传言。提示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固化思维,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虽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曲折坎坷,但只要我们认定方向,一直向前,终能到达彼岸。

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走出,现在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但他并未忘记人民群众,多次给村民写信表达惦念之情,了解梁家河取得成绩的同时又提出发展的可行建议;重回梁家河,感恩黄土情。提示我们在工作,特别是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深入了解患者疾苦,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定期开展科普讲课,医学常识惠及全民,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素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