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区统计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重点统计工作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监测、分析、预警、咨询等各项职能,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全区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监测分析,促进参谋作用更加彰显
1.潜心打造“统计专报”品牌。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优势,精准分析经济动态并协助做好各主要经济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截至目前,共报送统计专报14篇,内容涉及GDP、固投、社零、工业等发展情况,提出多条操作性工作建议,被采纳实施。其中《地区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关系研究》《上半年我区投资运行情况分析》等8篇专报获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用心推进特色小镇监测。会同各特色小镇管委会做好各责任部门指标分割、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制定《小镇统计数据采集与上报规范化流程》,明确数据收集与审核流转方式。对全区5个省、市级创建和培育小镇,按季开展数据监测、评估与分析、发布工作,准确反映小镇建设进度,为小镇创评提供服务支撑。
3.尽心促使固投工作形成合力。紧盯考核目标,与区发改、住建、城管、街道等责任部门加强联动,按新建、续建、竣工开业三个状态逐一跟进项目进度,指导责任部门做好依规统计。加强与市城投、钱投、城东新城等建设主体的沟通,争取省市级建设项目在我区入统。提高监测预警频次,每月简要分析,按季详细分析、预测,供区领导决策参考。
(二)强化统筹有序,促进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1.紧盯目标任务,做优统计调查。积极开展各类调查工作,细化数据审核,强化对比分析,进一步发挥统计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作用。同时,健全区局、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做好名录库单位信息维护并进行定期抽检,切实提高“入统率”和“升规率”。
2.聚焦发展热点,做好民意调查。围绕“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平安江干”、“城中村改造”等施政热点,开展调查研究。今年来共组织完成民意调查10项,2篇专题研究报告获区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为协助相关部门了解民调工作抽样框建设与具体操作流程,特召开全区民情民意调查座谈会,邀请省局专业老师与会座谈。
3.强化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统。以漫画诉案模式,制作发放全新《统计法制宣传册》1万余册;创新宣传模式,举办普法健身嘉年华活动,提升社会参与度与关注度;全年推荐申报区级统计诚信单位8家、市级4家;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以数谋私、数字腐败”现象;执法检查统计单位42家,立案查处4起。
4.充实工作力量,保障经济普查。完成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街道、社区(村)三级普查机构的组建工作,落实人员、场地、经费到位;利用报纸、电台和“双微”新媒体大力开展经普宣传动员工作;10月,完成千名普查“两员”清查业务培训;截止目前已顺利完成7.8万家在册单位核查,登记在活动法人及产业单位3.4万余家、个体户3.5万余家。
(三)强化夯实基础,促进队伍建设提档升级
全力锻造统计铁军。组织基层统计员大轮训,夯实基层堡垒;成立内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财务活动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牢筑党建阵地,深入社区和同心圆单位,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做好“最美统计人”评选推介,弘扬敬业精神;健全考核机制,将街道、社区统计员业务能力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局干部调研制度,截止目前共走访重点调查单位300余家,重点项目92个,调查户210户。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统计创新服务能力还未充分满足新形势、新经济发展。
当前江干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主体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新兴产业尚处初期成长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阶段,对统计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但经济运行监测、预警预判的准确性和前瞻性能力相对不足;对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监测及发展绩效的评价跟进较慢;在经济社会全领域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下,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开发,以及对常规统计调查数据和各部门行政记录数据的融合应用能力有待跟进。
(二)企业单位组织结构复杂和依法统计意识不强对统计数据质量形成新挑战。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近两年省市区不断开展统计数据核查,统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企业层面问题依然较多。从目前四经普清查摸底情况看,辖区内一照多企、一企多照、虚拟注册等现象复杂,全区正常经营的法人和产业单位仅为注册数的一半左右,企业的有效性和较大的流动性对搞准统计数据带来较高难度。同时,在规上(限上)企业中,不实上报现象依然时有出现。
(三)基层力量保障与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
近年来,依托全市统计先进乡镇(街道)评选机制,我区统计基层基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基层统计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统计人员兼职情况较为普遍,基层队伍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自身业务水平方面还有不足。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区各类经济主体呈井喷式增长,四经普相比三经普,实地在我区经营的法人和产业单位总数基本实现翻番,同时,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调查任务越来越多,配齐配强统计力量迫在眉睫。
三、2020年工作思路
(一)研判发展“新”方向,供给精准监测
强化分析监测,全面反映产业发展现状,厘清各类问题,准确研判主要指标走势,为“靶向”施策提供精准监测服务。一是在做好各主要指标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深化前瞻性谋划,进一步做好GDP主要行业指标季度分解和月度监测通报工作,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实时跟进指标动态,开展针对性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二是紧跟经济工作需求,持续做好“6+1”产业核算工作;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计基础库,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监测、测算工作。三是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预测的精准度与有效度,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与各产业政策落实效果,做好PMI(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发展环境调查、改革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深入把握企业预期,发现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区域性问题,为“精准施策、靶向突破”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提供可操作性工作意见。
(二)拓展统计“新”服务,供给优质产品
拓展产品开发,提升统计服务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提高数据解读质量和影响力,在优质解读、精品解读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加深产品服务深度。在月、季度常规快报、月报的基础上,充实专题类、研究类统计产品,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翔实可靠、针对性强的统计服务。二是提升产品服务便捷度。提升统计产品的“便携化”应用,变“桌上数据”为“掌上数据”,针对不同用户开发推送统计知识小课堂、统计指标解读、统计快讯发布等创新应用,加快建设符合各方需求的内容完备、获取便捷、高效实用、生动亲民的统计数据服务体系。三是拓宽产品服务广度。丰富数据发布内容,按照“能发尽发”原则,尽可能多地向社会公众开放统计数据,加大统计工作透明度,争取“两代表一委员”、企业、群众对政府经济工作和统计工作的理解。
(三)发挥智库“新”优势,供给高质研究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开展前瞻性、全局性研究。围绕“一流中心区”建设总体部署,贴近“湾区之芯”建设、“九乔文化产业发展极”打造和“6+1”产业发展等经济中心工作,针对服务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基础产业短板,开展“新动能探索、提质增效研究”系列统计调研课题。一是以“每寸土地都是我们的”发展理念,探索“亩均(平方)论英雄”统计评价体系,建立指标关联模型,开展指数测算,细分量化经济个体贡献度。二是强化部门联系合作,融合统计数据与行政记录应用,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领域统计,把脉全区新经济发展实绩。三是做好四经普成果应用研究,加强第三方合作,开展数据资料深度开发,撰写一批有质量的统计课题调研报告,对产业导向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四是做深社情民意调查,围绕“最多跑一次”、“五水共治”、“平安江干”等民意测评,与区改革办、跑改办、治水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以城市化推进中各类隐藏矛盾显现,打通服务联系企业和了解群众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以及下沙开发区测评数据对全区结果影响等为突破口,探索问题关键,寻求突破民调“三率”短板的有效方法。区统计局将始终以创新的思维,开阔的眼界,严谨的求真精神,争做党委政府决策的“数字大脑”。
(四)狠抓数据“新”质量,供给最真数据
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准绳,筑牢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一是全面推行“一企一档”制度,规范全专业数据收集、审核、评估流程,加强异常数据监测,实施统计数据与部门相关行政记录双向验证机制,提升统计指标准确性。二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发挥统计案件查处的警示作用,进一步营造不敢假、不能假的统计氛围。三是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指导属地街道及时更新企业信息,引导和促进规下(限下)企业上规(上限)发展。
(五)贯彻改革“新”理念,供给优秀力量
一是左右互动增强协同能力。健全部门统计调查体系,严格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管理,贯彻执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发改、招商等部门商议,加大数据联审联评力度,及时沟通和研究经济指标发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二是上下联动完善统计基础。加强对部门、街道、社区(村)和“四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督查指导,努力推动基层统计力量业务素质提升,建立辖区基本单位数量变动与统计人员增减联动机制,推进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三是内强素质发挥“求真、创新”精神。加强统计队伍自身建设,大力弘扬甘坐“冷板凳”的“唯实求真”精神,切实维护统计科学性与权威性;勇于改革创新,积极争创“一流”为打造“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做好坚实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