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办公室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 cwl2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全市农机部门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1654”工作框架,即坚持“使用带动,实干兴机”的1个总体思路,扎实推进6大举措,建设好5型机关,办好4件实事,持续为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助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77.82%,同比增长2.22个百分点,机耕97%、机收94%、机插36%、机烘25%、机植保100%,后3项短板提升较快,机插率提升了4个百分点,全市有盐荷、荣军、亿联、尧天、吉丰5个过100吨位的机烘中心。油菜种植面积58.52万亩,机械化率为74.08%;茶陵、炎陵2县成功入选省局机械化美丽油菜花海项目。

2.农机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平安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0家、平安乡镇5个、平安村1个。以机手教育活动年为载体,印发安全宣传资料1万份,受教育机手和群众6千多人。围绕全省“8.18”“8.20”2个较大农机安全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安全至上”理念深入人心。“一单四制”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多年末发生较大农机安全事故,事故率严控在3‰以下。

3.农机培训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39期,培训5471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399人次,农机技术人员2076人次,农机操作人员2996人次(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31人次,新购机人员1361人),满足了农民“选好机、购好机、用好机、管好机、出效益”的渴求。醴陵创农机培训+扶贫帮困新模式,免费为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农机培训、考试、发证,获省、市媒体宣传报道,农民兄弟拍手称赞。

4.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升。着力抓好演示推广,开展各类新机具现场演示评价会18次,积极推广先进适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农机,深入开展飞防减药、精肥施药、转化减污“三减量”行动。着力抓好购置补贴工作,以结算兑付为突破口,在结算上下功夫,各县(市)基本做到了月结算一次。全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农机补贴2273.717万元,结算率96.7%。在全省12月份结算率排名、20个100%的县(市)区中,XX市占6个。着力抓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加快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点的硬件建设,6月炎陵县1家报废回收企业获得认定通过,实现了5县市回收企业的全覆盖,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全年报废更新机具280台,金额193.3万;评选出3个报废更新示范点。全市全年新增插秧机140台、粮食烘干机54台套、无人植保机70台,农机作业水平、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5.农机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共扶持建设农机合作社66家,其中省现代社35家、省示范社9家、市特色社12家、市平安社10家。以解决农机“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下田难”为主要目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打造了一批上档次、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机合作社,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水平逐渐提高。目前,全市注册农机合作社403家、省现代社191家、省示范社17家、市特色社12家,总资产3.5亿、总收放5.4亿,服务面积113万亩。

6.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以解决农机“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下田难”为主要目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合作社与机耕道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100工程”并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市财政共投入370万元,创建各类农机合作社66家为任务数50家的132%;完成机耕道建设4291 km,为任务数4000 km的107.3%。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全市农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1.加强先进农机推广,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立足全程全面,围绕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经作、果蔬、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和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立足高质高效,着眼于农业各产业对农机装备的新需求,充用好用活用足购补政策,发挥其最大效益,促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强化绿色导向,大力推广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突出特色导向,倾斜支持丘陵地区适宜农机推广。要落实政策,做到组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责任“3个到位”,要执行程序,做到申请购机不误时、一次跑腿不误事、资金结算无误差“3个不误”,要加强管理,做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新进机具演示评价、农机产业扶持“3个工作落实”。

2.加强农机监督管理,着力提升农机安全水平。

落实安全责任。坚持把责任落实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挺在事故前面,积极构建部门领导责任、监理所监理责任、合作社等企业主体责任、机手岗位责任的责任体系。以明责强定责,以定责促履责,以问责保负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覆盖、无死角,真正把责任压实到人、到岗、到环节。

夯实安全基础。注册上牌、考试发证、安全检审是农机部门职责所在,是主角。要扎实当好主角,努力当好配角,切不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土。”注册上牌做到严禁给末列入目录的上户、严禁超标准超范围上户、严禁变拖上户、严禁违规跨行政区域办理牌证。考试发证要严格遵循异地考官主考、州市监考的考试制度。安全检审要严格检验标准,淘汰不合格农机具。

强化隐患排查。全面推行隐患排查“一单四制”(登记、挂牌、督办、注销),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持续开展平安建设、源头管控、安全教育、变拖整治、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打非治违春雷百日、强执法防事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攻坚等专项行动,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安全发展。

打击违法行为。采取“4不2直”方式,暗查暗访,做到安全检查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见到成效。对假牌套牌、超速超载、改装改型、长期脱检、报废行驶、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驾疲驾、无交强险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执法不手软,监管全到位,决不姑息造就,决不搞下不违列。

深化平安创建。平安农机创建是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平安户、农机合作社、村、镇、县、州市、窗口的创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5到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农机人人人争创平安农机的良好格局。

加强自身建设。要完善监管体系,村安全员、乡镇农机员配备率要分别达到95%、100%,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安全监管无盲区、无死角。要提升装备能力,强化科技兴安,加快配备安全监管执法设备或装备,加强网络监控,推进执法终端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要提升队伍素质,强化监理队伍政治理论、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综合培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农机监理队伍。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机作业水平。

2020年机耕道建设会继续列入市“民生100工程”,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资金难题,要加快土地流转解决用地难题,要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管护难题。彻底解决有机无路、有路难行的局面。对水田进行高标准改造,对旱土进行适机改造,着力解决下田难。加强库棚建设,着力解决住房难。加强农机维修网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

4.加强新型主体培育,着力提升农机经营水平。

加强主体培育。规范发展农机合作社,引导其向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建设坚持“3个倾斜”,即向机育秧、机植保、机烘、精加工等专业合作社倾斜,向几个合作社抱团取暖、成立合作社协会的联社倾斜,向经作林果、养殖业等特色合作社倾斜。围绕扩量、更突出提质目标,全年建设35家省现代社(偿试建设3-5家经作林果、养殖业省现代社)、10-12家省示范社,继续建设市机育秧、机烘干、机植保、机插、机耕、机收等特色农机合作社10-15家、市平安示范社10家。

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以及农企构建联合体,促进机具共享、互利共赢;鼓励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鼓励“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提升农机服务效率与效益,扩展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向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大力推行农机订单作业模式,积极推进耕种收、烘防运“一条龙”作业模式,引导合作社承包闲置土地或代理经营农民土地,实现合作社的真合作、真分红、真分享。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农机管理水平。打造涵盖合作社理事长、乡镇农机员、农机监理员、农机干部队伍等多维度的培训体系,培育一批爱农机、善钻研、技艺精的“农机工匠”,全方位提升农机人员的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业务技能水平,为农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全年培训超过5千人次。创新培训模式,依托农机企业、大专院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围绕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等内容,重点开展以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化深松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新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农机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持续抓好“五型”机关建设。以打造政治、纪律、业务的“三过硬”队伍为统领,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谐型“五型机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