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可以方便你在将来需要时查阅和参考书籍的内容,特别是那些你感兴趣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这里提供优秀的人间失格读书笔记电子版,方便大家写人间失格读书笔记电子版参考。
这本书有几篇作品,除了《人间失格》,还有《微明》、《斜阳》等。我只认真看了“人间失格”和“微明”,后面弃读了。人间失格也算是久仰大名的一部作品,上网查你可以看到“人间失格不敢看”“人间失格不要轻易看”的字眼,可能因为里面的丧达到了极致,主人公叶藏从小就通过在别人面前进行伪装、演戏,来获得他人好感。
仔细想想我们可能都做过这样的事,我也曾故意抖机灵博得他人的哈哈大笑,或者用哗众取宠这个词吗?我也不知道,我确实这样做过。后来慢慢成熟一些了,我在“演”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这样也挺可怜的,或许害怕和别人相处时的突然安静。后来我觉得,我很喜欢逗听我说话能够会心大笑的'人,而这样的人,想必也很喜欢我。
叶藏和我有共同之处,但叶藏更擅长去逗笑别人,或者说伪装善良,包括他被戳破时的那种恐惧心理我也能理解,但我觉得叶藏的那种渴望别人喜欢他的心情有点太夸张了。我不明白叶藏为何人生轨迹会变成最后那样,或许从他认识了崛木这个酒肉朋友开始吧,加上他没有节制,懦弱无能,太容易滥情的性格,好像他对人性慢慢变得很绝望,最后竟然染上药瘾,进疯人院。
我想,人间失格的意思也就是在人间活着活着就走错了路,而导致他走错路的就是人类的人性。或许我真的没有看懂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吧,是什么导致他变成了最后的地步呢,我总觉得太诡异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太宰治的人生经历和叶藏有重叠,也是作者人生的一个缩影,太宰治也在文章发表不久就自杀了。
你说,你是一位彻底的搞笑分子;你说,人活着没有太大的乐趣;你说,人间失格,你也失格……
可在我心中,你所诠释的,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人性。要知道,你,从未失格。
在《人间失格》这本书中,我领悟今生,叹惋人生。作者按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此书,书中道尽了人间的不公与人性的腐败。在第一篇,作者写下了这样的一件小事:他为了使自己受到关注,故意捉弄着自己,如在上课起立后坐下时故意摔倒,上完厕所出来时故意没穿好裤子……从而引发了同学们的大笑,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主人公也得到了归属及关注。我想和主人公对话。此时此刻的你,将嘲笑化作为了自身的归属。又是什么引发你再次质疑呢?
你认为是自己精神上有问题,认为自己像一个小丑。不,你不是。这,是人性。
人的性情,自身是控制不了的。他们就如同电影里的男主角女主角,希望得到比其他配角多的镜头及大众的眼球。我们又不妨问问自己,当第一次接触人世时,是否也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关注?还记得八岁时的一次钢琴比赛,为了更受关注,我让妈妈为我买来隆重的裙子;为了更受关注,自己一整天泡在琴房里仔仔细细弹熟每一个音节。人性,呵,又不妨说是累的自身;人性,呵,又不妨说是个人内心中的虚荣与虚伪……
总有人说,人间繁花似锦。可若不去努力,度过那一个又一个黑暗的夜,又如何换取成功后的似锦人间?
作者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伪装、捉弄,他累了……不,他的心累了……他最终不愿面对自己,那个虚伪,却被真实的自己看透了的自己。他选择了远方的一处光明,年仅39岁。
这,也是人性。勇敢后的人性。
读完此书,我习惯性地看了背面的评论,众所周知,无非都是夸奖、赞扬,我不禁叹惋;多少名人,是死后才得名;多少赞扬,又是当事人所不知?
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是又是人性。
你,已离去。而我,会珍惜。
所以,大胆地去做每件事吧,那些自己喜欢、热爱的事。每当遇到质疑,千万别在意,也千万别停下前进的脚步而去关心起他人眼光,努力冲向自己的似锦人间,努力拥有人间似锦。
因为,你,从未失格。
刚上那年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晦暗低沉的基调,时隔七年,还能清晰的回忆起某些书中片段,对于我这种时常“串书”(剧情相似的书会乱串)的人来说,《人间失格》已经够可怕。
当时没读过这种流派,17岁的我哪搞得懂书中的叶藏和书外的太宰治,也没有非要搞懂他为什么老是“闲着没事”就要去死一下,只莫名觉得压抑中带着一点刺激?
第二次再想起他,是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在剧情里还没有出现那个极端作家男友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了《人间失格》,无论松子是像被叶藏抛弃的那些女人还是叶藏本人,这种边缘性人格敏感而沉重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吧。
从小就被“自己”训练成讨好型人格,而痛苦却是与生俱来的伴随着他,看似和善实则极度惧怕人情关系处理,越是惧怕越是伪装,越是伪装越是作贱自己,放弃去爱人的权力,能看到纯洁美好却选择背道而驰,《人间失格》整篇小说就是在讲主人公如何堕落走向毁灭。书评写到:你们赤足若无其事走过的地面,对我们而言则是铺满被烧得通红的石头。
再回过头来看太宰治,期刊中并没有明示出他内心的阴郁究竟在哪个时期/某次事件开始变得不受控制,基本是讲述他生平四十年的一些发生的大事件,有大半本内容是采访学者、粉丝、与其接触过的人,问他们对太宰治的看法(从生活、作品),从期刊中的描述来说,一切都是平静的,没有什么是特殊发生和致命的。
期刊不能带观点,不像知乎和豆瓣上,崇拜他的人为他的懦弱与骄傲找到各种“充满情怀”的寻死理由,而嫌弃他的人将他真实揭露的人性视作虚无读后感和荒诞。在我看来,对于他的作品,我喜欢他笔下的角色和带有节奏感的近乎白描的语言但我又不喜欢他将人性阴暗面描述得这么理所当然,真是矛盾。
对于他个人,我觉得能理解但是不想去理解,也还是矛盾。因为我才走到人生的三分之一,它究竟是不是充斥着荒诞和虚伪起码现在还不能消极得去理解“生命无意义论”。村上春树都六十九岁了,还在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难免一团糟跑跑步写写字就会好起来了。
最近读了《人间失格》中手记这一部分,感受颇深。这本书的作者是太宰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很简单,道理我们也都能明白。但是,这句话说出来,却让人感到不简单,感到说这话的人不简单。确实如此,有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即使活到老,也无法有这样的领悟。
首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虚伪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存在固有的弱点。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掩饰自己的不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向别人展示出最好的自己。但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心中,有些东西是无法掩藏的,我们需要面对真实的自我,表达真实的想法。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们也不可能生来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上帝是公平的。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些缺陷,只不过有些缺陷是可以看得到的,而有些缺陷是看不到的。但不管这些缺陷能否看到,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应该是真实的自我。
其次,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有被别人戳穿谎言的时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虽然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与我们极其相似。他们能够猜透我们内心的想法。因为他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想法。但在被人戳穿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努力掩饰自己的不足、过错。因为,有的时候,若一件事发生,它极大可能无法挽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及时反思自我,及时改进自我。
第三,人总是会受到自己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或多或少。我们生而为人,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总是会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尽管有的时候,我们内心也清楚这种诱惑对我们是有害的,但我们应该更清楚: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欲望的。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我们应该守好自己的那颗纯粹的心,努力做一个纯真的人。
第四,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反叛精神,但我们又不得不囿于规则。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我们生来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种社会制度的存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趋同化。我们都不得不缚于世俗,但我们内心却又渴望着自由。所以,我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应该适当地释放自己的天性,一味地压抑自己的天性,只会让自己痛苦。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应该活出真正的自我。但同时,我们又是社会中的人,所以我们都需要遵从社会规则。
第五,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长,我们都会都可能会有贫穷或富裕的人生经历。在不同的时期,人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因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状态下,要担忧的首要问题是不一样的。当一个人在贫穷时,他所要处理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温饱问题;而当一个人在富有的时候,他所求的并不是温饱,而是精神追求。他想要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他渴求在人生中有更多的挑战。我们每个人,其实并不需要抱怨人生。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自己所担忧和烦恼的问题也会不同。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点是,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都需要接受人生的挑战,我们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在人生中,不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应该学会坦然地面对,冷静地处理。
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确实,在世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读书笔记·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成书之日,也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撒手人寰之时。今天,我终于有勇气拿起这本《人间失格》来看,我之前看过一点,觉得它灰暗的气氛,阴郁的风格,让我无法读下去,还有主人公那不能让人理解的价值观。越是这样的感觉,越让我迫使自己看完这本书,看看的太宰治想表达什么,是有怎样的理由,让他执意离开世间,是看透红尘,还是信念破灭。
读完书,细细思考,主人公为什么会与世间格格不入,也许正是他内心渴望这个世界充满爱,没有虚伪,没有污秽,但是这个世界与他想的正好相反。所以他决定当一个套中人来迎合这世界,但是失败了,套中人并不能让他的内心得到一刻平静,所以他堕落,懦弱,用一切方法麻痹自己。
我的感受是也许每个人也许都戴上过面具,将自己的内心隐藏在各式各样的“面具”之下;做过“服务型”小丑,为了学历,为了工资,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许我们都失望彷徨过,感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的存在在这个世界。
细细体味,却想不到叶藏那浓重的厌世情绪,确有着无比炙热的内心。这让我们对这本灰格调的小说重新审视,叫我们也去爱爱这世间。
太宰治的一生早有耳闻,读了《人间失格》之后,我看到了他的生,他的死,他对自己的失望,对世人的畏惧。在这本书中,他是作者,亦是大庭叶藏。
观望叶藏短短几十年,何其不幸。他追求美好,却一生不得,人生的灰色底片自幼时被性侵的那一刹已注定。孩童时,他为了取悦别人假扮小丑,被竹一识破时变得恐慌。长大后,他遇到了很多女人,一起殉情的常子、温柔真挚的繁子、单纯善良的良子。但是天生懦弱的他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他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有人说,《人间失格》太过于消极,但却能让我们从细微之处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简单地认为,偌大世间,每个人都会有悲观的情绪,我们能和叶藏产生共鸣。在小说最后,酒吧的老板娘说:“我们所认识的阿叶,是个非常老实、非常可爱的人。他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便喝酒……他也是一个天使一样的好男人。”叶藏的美好,自始至终都没有被他自己发现,他选择逃离所厌恶的世界,却又缺乏勇气,否则那年在镰仓逝去的定是两人。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寥寥五万字,道尽了叶藏的一生,也反射出太宰治一生的悲。较于书中人,我们是幸运的,没有被这种无尽黑暗的苦痛萦绕,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而叶藏呢,他没有办法拥有快乐,只是从他选择离开繁子母子二人便可看出,那段时光毕竟是他最满足的岁月。大概,有些人本不适合活着。我们应珍惜所有,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却不能让它们吞噬。
生而为人,何必道歉。
《人间失格》一直被认定为太宰治的自传性作品,太宰治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借由主角大庭叶藏的人生遭遇,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的苦楚。
但在我看来,《人间失格》只能是一部小说,与自传无关。
太宰治是怎样的人呢?无赖派大师,出生于富豪之家,一生多次试图自杀,最终和情人山崎富荣于玉川上水投水自尽。而人们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天才作家,厌世。
而他的小说里,大庭叶藏自青少年时期至中年,经历了与作者本人十分相似的人生: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来麻痹自己……虽然出生在富豪之家,却一生都摆脱不了缺乏金钱的困窘,他辗转在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之间,沉迷于酒精与药物下的清醒的丧失,甚至愿为此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
正如书中所说: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所以,太宰治是想写他自己的一生吗?不,并不。他想写的是他对世界、对自己的绝望。太宰治开创了"无赖派文学"(何所谓无赖派文学?灵魂憔悴破败之音),可他也写过《奔跑吧,梅勒斯》《心之王者》此类的积极的作品。他虽然自杀了,但他心中仍保留着自己的对自义的追求与对美好的渴望,只是现实不美好,人性不美好。他难过,为了逃避现实不断沉沦。他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于是他写下了这个充满了压抑与生活的混乱的故事。而书中一直生活在一种被迫与抽离的状态之中的主人公叶藏,更是引起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太宰治借此也向世人与自己发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光阴虚度,活着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复制自己,人生看上去是多么的没有意义。不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仍是盲目地在活着,他们只是抱着不必死的心态,工作、结婚、生子,等到真挂电话老去的那一天才恍然大悟:一生活完了啊。后来再想想,活完了,那就算了吧。这样往生才感到安心。
他们是谁?他们是世人。世人是谁?世人是我们。
不乏有人称《人间失格》为无病呻吟之作,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是很不负责的',《人间失格》追寻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及一种虚无,这并不妨碍它思想的深刻性。个人觉得,如果要去看这样一部作品,那你就要去剖解这些隐藏在残情、风流、左翼、写作、友情、吸毒等名义之下的惨烈真相。太宰治所写的人性与现实,细腻轻易中带着悲痛,这种痛不同于余华笔下的冷静的血淋淋。它是一种如同一把尖刀插进人的咽喉的绝望,尤其还能看到倒映在刀上自己那拙劣的想活为人的可笑模样。
叶藏身上,你能看到世上每一个悲哀的活着的人的影子。
他渴望友情,所以他也曾与堀木交好,尽管他说: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当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他说: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他渴望幸福,可真正与静子和茂子生活在一起时,他又说:"她们两人真是幸福,像我这样的混蛋夹在她们两人之间,总有一天会毁了她们。"于是悄悄关上了门,再没踏进公寓半步。
他说:生活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生活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
他说: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战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与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滑稽逗笑的畸形人。
字字都是滴着血的灵魂自白。
太宰治的作品颓废中是带着美的,这种颓废美为日本文化中最独特的部分,比如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如《斜阳》《维庸之妻》等,又如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种美不是现今许多人作文中的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完完全全的灵魂的纯净之美。
真实才愈发动人。
我的朋友中有人被《人间失格》的名字所吸引,拿了书去读,借去时表情各异,心情不一,还书时倒全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我笑着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就是感到很绝望,突然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活过来的一样。
所以我想,这本书还是不适合年轻人去读的吧,但总的来说,谁的一生不是在混沌之中游走的呢?很多事情,对错黑白,本就没必要去分得太清,拼命地过一生与堕落地过一生,谁又活得比谁高尚呢?当然,这不是一个人不愿努力的借口。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人生还有无数的选择与方向,如果仅因自己尚浅的阅历与不愿努力的心态舍弃了,未免太过可惜。
我记得有人说,这个世界很好,值得每个人为此奋斗,我觉得这个世界未必很好,但为此奋斗也未必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