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应用写作 > 读书笔记 >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

| 新华

读书笔记是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写好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1

爱情,亲情,友情的诠释都让人很是钦佩。

斯佳丽的爱情与谁瑞特。巴特勒,和阿希礼,与父亲杰拉尔德,母亲艾伦以及塔拉庄园的所有人的亲情,与玫兰尼共患难的友情,以及十二橡树的从小玩到到大的挚友。

斯佳丽从未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他一直以为钱和阿希礼才是自己真心的归属,一直任性的凭心而定。为了气阿希礼却嫁给了他的哥哥,不久之后的悲剧随着丈夫的牺牲而一直延续,却因为巴特勒的介入使她慢慢的幸福,巴特勒为了她不顾他人的闲言碎语,费心去讨好她的姑妈,用自己真正的绅士品格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她只顾着享受他所带来的幸福,一个少女的幸福快乐,却从来不会多想,真的瑞特。巴特勒的宠爱让他处于至高无上的公主

地位,不去为任何一件小事而担忧,这种爱也让人不禁感染,如果现实中也有这么一个人有多好!如果他们之间有一个人能放下他们呢胡思乱想,不顾一切去为爱情,可能结局就不一样了,斯佳丽如果可以放下他的高傲,瑞特放下他的不自信,让斯佳丽认清阿希礼,打破她心中那个坚不可摧的梦幻中的人,那么结局肯定是个幸福美满的大结局,可是瑞特对她的宠爱却不忍伤害她分毫,只想宠着她,却不曾想为他们的爱情种下了毒瘤!埋下了炸弹!多少次的犹豫,多少次的无奈,多少次的高傲,造成了这个痛心的结局!

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也是斯佳丽的大忌,但是美貌与智慧,勇敢,坚强与果断又是让人不可忽视的优点,每一次她为玫兰尼做的好事虽然大部分是因为内心那个崇高的'阿希礼,但是却让她有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友谊。玫兰尼的善良,内心的坚强,面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度真心被打动,怎么会出现这么好的人呢?确实是有,不过自己要向她学习,却感觉有时候身上有斯佳丽的缩影。

埃伦的善良和玫兰尼真的是如出一辙,他们有着共同的魅力,身上有种光芒!

整体的感觉,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成长,有的人的路比较长,有的人的路比较短,但最后都会继续走下去,不管靠的是什么?

漫漫人生路,不论前路是啥?自己都要往前冲。

面对爱情,还是有很多困惑,爱要大声说出来,但是想想每个人都一样,都在等待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不知道它多久会到,说实话,怕等不到,怕错过,又不愿意去追寻。走好当下路吧!该来的总会来的

潜心学习,让思想更通透,这也是很重要的,继续保持!珍惜自己身边的友情与亲情,用心交朋友!

美貌与智慧并重的美少女,拥有帅气与幽默并重的男朋友,世界一大美哉事件!想想都很幸福,现实是现实,还是努力吧!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2

慢慢合上书本,脑海里细细品味书中最后的场景,带给我的感觉依旧是那么坚定与执着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读《飘》了。

《飘》这篇小说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米切尔以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为背景,一号私家的三次婚姻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慕纠葛,米切尔以他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构思极富浪漫情调,人物和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生动,对白个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极具魅力。

在《飘》中,我最钟爱的人物是郝思嘉。

郝思嘉是位难得一见的女性,她聪明机智,慎重,有野心,又有远见,可同时她又太不可思议,为了农场可以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可见她有多么大的勇气,又或者说战争是多么的残忍。

倔强的郝思嘉是美国战后精神的象征,面对被战火毁掉的家园,她坚定不屈,毫不妥协;面对亲人的死亡,她擦干眼泪,努力振作;面对爱人的离去,她毫不气妥,重头再来,她爱土地,并向土地一样承受苦难,饱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再苦难中蜕变,在苦难中成长的过程,让每一个读者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但不会为之流泪,只因为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

同时,郝思嘉还告诉我们:对于你所爱的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哪怕结果是失败,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要更加热爱生活。

我一直在猜测米切尔为什么要把书名命名为《飘》,或许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的生活太过动乱,又或许是几段感情的虚无缥缈吧,总而言之,《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作品。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现在的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到现在我们这一代,有太多的富二代。父母亲过于宠爱,孩子从小泡在蜜罐里,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都按照父母给铺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向未来,很难想象,假如有一天那我们的父母都不见了,那我们,那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

著名作家刘冬阳在他十四岁那年的暑假,不带分文,独自一人从江苏南京直奔湖南老家。因为此前他看过一篇报道,中外少年在一次夏令营的较量中,中国孩子垮了。他说:“我想证明中国孩子不全这样!”

中国不少想者,不少说客,只是做的还需坚强。

中国要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思想与精神。这才是中国所缺乏的,所需要的。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3

连写几篇,都以失败告终,我对小说便怕起来了。怕写,也怕读。读了对我创作无益,读之何用?也许我根本不是写小说的料,何必在这棵树上吊死?再加上老家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工作压力山大。不仅小说,其他文学作品也懒读怕写。

“《雪花飘飘》这篇小说有点意思,值得细读,我原来觉得清鸟(王兆玲的笔名)的散文写得好,没想到她小说也很优秀。”原以为从此告别了小说。不料,朱华胜老师,在桃色文谷QQ群里这几句话,又燃起我对小说的兴趣。

朱华胜老师是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东文学》执行主编,江山签约作家,江山逝水流年社团副社长,近年他的小说在全国各大报刊闪亮登场。他推荐的小说都写得不错,有些还对小说创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多位小说作者,从他推荐作品阅读中受益。他的话,让我不由对《雪花飘飘》感兴趣起来。原只想看看这篇小说,有点什么意思,怎么个有意思?没想到,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七千三百多字的短篇小说,又连读三遍。

阅读《雪花飘飘》的过程中,让我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探幽览胜人物处境向坏路。

小说从大鹏面临入夜,深冬,牛角山环山公路的行路难开始。到连续开车八个小时的极度疲劳。到地面积雪未消,天空飘起雪花。到雪越下越大。到瞧见油针滑下警戒线。到迷糊中,一条黑影在眼前一闪。到为解饥饿吃完仅有的一块面包,喝完车上的最后一瓶水。到背包被劫,五年多的积攒顷刻化为乌有,五年多的忍气吞声这么简单地被否定。一步步把主人公大鹏推向绝境,也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

大鹏进无可进,退无可退,似乎只有死路一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想起与闵月的纯洁爱情,与张蓓蓓的龌蹉情感,大鹏更觉对不住闵月,无颜再见闵月,不死不行,不死不足以解脱。大鹏如果在这里死了。《雪花飘飘》也就不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充其量是个在外吃软饭的男人,回家钱财被劫,无颜见老婆,自杀身亡的故事。这种故事再平常不过。小说要讲故事,但它还承载着剖析人性,挖掘人性的重任,它要把引人向美向善的主题,藏于吸引人的故事之中。

文似看山不喜x,一波三折最引人。正在大鹏非死不可的时候,作者巧妙设计出一个神秘的手机铃声,引出埋于大雪之中迫切要回家的大姐。大姐丈夫得了尿毒症,大姐在城里当月嫂养家,为省车费,偷爬上一辆货车,遇落石翻车,她跳了车。大姐家的遭遇,大姐对丈夫的挚爱,唤醒了大鹏的良知,唤起了他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回忆,也唤起了他对妻子闵月的深深愧疚,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大鹏做人的担当。小说让大鹏由想死,转向了想活,因为他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他再次想起丢失的背包,但这时想到它,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闵月,更不是为张蓓蓓,而是为眼前这位身处极端困境,却对丈夫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无限执着的大姐。大鹏人性的善开始回归,他的人生价值在救助大姐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小说的思想性得到完美体现。

小说结尾:“太阳出来了,世界变得更加清亮……”是天气变化的真实描写,同时也是小说主人公大鹏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扫除了内心对纸醉金迷生活的沉迷,也不再为张蓓蓓的'威逼利诱所屈服。大鹏身后歪歪扭扭,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家脚印,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一位著名小说家曾经说:小说要给人物设置一个远景,为达到远景目标,他不断地努力,但是总因为各种问题,使他总达不了目标。他为此特意举柳晓红的短篇小说《小镇来了马戏团》为例。按这位小说家的说法,《雪花飘飘》中大鹏的远景目标,就是把从俄罗斯带回来的昂贵貂皮大衣送到闵月手中。为此,他提前一天返程,连续八个小时开车;为抄近道,把豪华轿车开上四周悬崖峭壁的牛角山环山公路,也不管公路是新修的;为制止眼皮沉沉下坠,他不惧严寒,几次三番打开车窗,让冷风灌进车里,驱赶疲劳;为早点走出牛角山,他把车速提了又提,红牛喝了一瓶又一瓶;为避免轿车缺油,他把暖气关了;一条黑影在眼前闪过,他手忙脚乱刹车,四下里张望;为抵抗肚子的空鸣,他吃完了仅有的一块面包,喝完了车上最后一瓶水。大鹏为达目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他终就抗不住睡意的侵袭,睡着了。大鹏五年的积攒顷刻化为乌有,五年的忍气吞声被简单地一下子否定。这一睡,把他推到生与死的边缘,把小说推到最高潮。

与《小镇上来了个马戏团》中主人公,演出开始时,他们却睡着了不同。大鹏得知背包丢了后,他想到的是死,他也确实只有死路一条,这很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律。但小说家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看着他要死,我偏不让他死,让他活。还不是我让他活他就活,而是要让他自己想活,自己要活下去。为此,作者巧妙设计了路遇迫切要回家的大姐,让大姐的遭遇,大姐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对丈夫的挚爱,感化他,逼出他内心的人性,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回活下去的勇气。

小说一波三折,一山放行一山拦之后,终于柳暗花明。在迭宕起伏中挖掘出人性,展示了人性中丑的同时,也发掘出了人性中的美。如闵月十岁时,来到牛角山村,第一天过独木桥,面对陈年失修的独木桥,过到一半,再不能前行,嚎啕大哭,大鹏拉她过了河,从此,每天在河边等闵月过河。还有身埋雪堆的大姐,丈夫说他的尿毒症是医不好的,她不相信,她要与他白头到老,为了丈夫,为了公婆孩子,为了医治丈夫,她毅然出去当月嫂等。这些人性美,人性善的文字,读来荡涤人心。

小说,写的是人,揭示的是人性。小说家要让读者对自己的小说感兴趣,保持小说故事发展的神秘性,无疑是一个捷巧。把人物命运处境一步步向坏路上推,便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方法。王兆玲老师的短篇小说《雪花飘飘》便是这样,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她一步步把大鹏的命运处境向坏里推的过程中,不断地挤压出他的人性,推到不能再推的顶点时的转折,又给人以希望,让人感到柳暗花明。让人为大鹏捏把汗,会心一笑,扼腕。叹大姐的悲苦,赞大姐的坚强后,又为大鹏主动送大姐回家赞叹,为他勇敢回家欣慰。这正是小说创作的探幽览胜人物处境向坏路的最完美结局。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4

看到这块实在心绪难平,斯佳丽让我又爱又气,生气她的自私跋扈任性自我,从来不懂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又爱着她的坚强勇敢和永不服输;玫兰妮巴特勒船长反复用伟大杰出的女性来描述她,但我觉得善良真诚无私来形容她更合适明明是那么娇弱的身体却蕴含了旁人无法比拟的善良真诚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收留流浪汉,与斯佳丽相反的是她从来不会为自己打算和考虑,内心坚定而正直原文说的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斯佳丽一度以为玫兰尼是伪善的其实是她理解不了兰妮的精神世界到兰妮死前她才明白有多么爱兰妮?她两已经超脱了普通的友情上升到骨血至亲的爱;

而对于阿希礼,斯佳丽更是活在虚幻的想象的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里,她对阿希礼的痴迷和狂热的爱完全是一种想象她从没拨开自己的内心真正看清楚,因此造成了对瑞特的彻底伤害,巴特勒船长对斯佳丽的爱情已经超脱了一般男人爱女人的那种,他纵容她?保护她?给她所有她想要的一切,最终他还是受伤了,他总希望通过纵容的花销安稳的生活能让斯佳丽忘掉阿希礼把自己放进心中,可是他用错了方法。巴特勒斯佳丽他们都太强势太自尊生怕流露出的爱意会让他们失去面子及主控权,甚至最后瑞特把对斯佳丽的爱毫无保留的转到女儿美蓝身上,她给美蓝想要的一切,全身心毫无保留的宠爱她,美蓝死后,他的心也跟着一起死了…还没到结局不知道巴特勒和斯佳丽是否可以破镜重圆,但巴特的一句话很深刻:布娃娃破了,我不能再去一片一片重新缝好然后每天欣赏补丁,更不能当做重归于好的当做什么也没发生,我没有精力去补了…生活就是这样如果你总觉事情都还有机会补救,那你往往会错失更多。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5

书本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瑞特和斯佳丽(白瑞德和郝思嘉)永远不同步的爱情,白瑞德真诚一心一意爱着守护着等待着斯佳丽,最后等来的是死心,等到斯佳丽发现自己原来爱的是白瑞德而不是阿希礼时,已经来不及了,白瑞德的心已经死了。

1、当斯佳丽需要帮忙时,白瑞德总能及时出现在她身边,帮助她,安慰她,陪伴她。

2、白瑞德打破自己不结婚的原则,真诚向斯佳丽求婚。

3、婚后,白瑞德事事满足她,迁就她。

4、可斯佳丽的心却一直在阿希礼身上,她没意识到,那只是崇拜自己幻想出来的偶像而已吖。

5、白瑞德用了极大的真心去爱斯佳丽,极大的耐心去等待斯佳丽来爱他,可他终于明白他等不来斯佳丽的.爱。

6、当斯佳丽发现自己真正爱的是白瑞德后,白瑞德的心已经死了,要离她而去了。

人吖,就是这样,一直在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忽略了自己能拥有的美好,当失去了一切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是珍惜当下吧。

读完这本小说后,心情是压抑沉重的,是心酸的,看得不好受,凄美,看哭了。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6

由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的长篇小说《飘》,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贵族的生活。

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乔治亚贵族女性斯嘉丽,讲述了她与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内战爆发期间、以及战后重建时期的生活;同时也讲述了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

美丽任性的斯嘉丽,暗恋名门之后卫希礼,但因门第阻隔,加上性格差异极大,卫希礼已择期与表妹韩媚兰订婚。斯嘉丽一气之下,即趁南北战争爆发之际,抢先嫁给韩媚兰的弟弟韩查里。而悲剧的是,查里应征入伍,由于天生体质较差,再加上严格的军事训练,染病身亡。因此,斯嘉丽很快便变成了寡妇。

战争是的她不得不面对饥饿、贫困及社会地位的变迁,她要保护自己的庄园,要让自己的家人及卫希礼一家生活下去,当然,她还想自己也过上好日子。因此,她果断抛弃了母系血统南方贵族小姐娇滴滴的形象,露出了父亲爱尔兰人强悍的本色。她靠着骨子里的坚强,凭借着白瑞德对她的深情,在战后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过上了想要的日子。

只可惜,她一直沉浸在卫希礼的梦中没有醒来,忽略了她已经拥有的白瑞德的大量的爱。直到最后,媚兰死去,她可以和卫希礼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她才发现,她一直在享受着白瑞德的爱而不知。白瑞德在绝望之际愤然离家出走,她却发誓要重新找回白瑞德的爱。只可惜,失去了的东西,要想再找回来,就难之又难了。因此,在遭受了一连串的挫折与打击之后,斯嘉丽说出了那句至今让人回味无穷的话,“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也成为了新女性面对人生的一句强有力的口号。

整个故事弥漫着一种凄凉的氛围,看似写斯嘉丽的个人命运,实则是写整个南方社会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旧有的贵族生活一去不复返的状况。

整个故事情节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亚特兰大沦陷时,斯嘉丽逃往塔拉庄园的那一段。1864年8月,亚特兰大沦陷之际,韩媚兰临盆在即,斯嘉丽不顾自己的安危,留下来为其接生。在北军进程之前,白瑞德护送斯嘉丽和韩媚兰母子出城回塔拉庄园。途中,白瑞德参加南军,让斯嘉丽独自驾着马车护送韩媚兰母子赶回塔拉庄园。在这段漫长的逃亡之路中,充满了坎坷与艰辛,斯嘉丽随时都有可能被路上突然冒出来的北军或劫匪残害,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以及爱尔兰人特有的强悍品质,斯嘉丽终于战胜了困难挺起来了,带着媚兰母子安全回到了塔拉庄园。这段让人揪心的逃亡历程让人着实佩服斯嘉丽的伟大与不凡。

体现了斯嘉丽强悍女性本色的还有她极强的责任心。在遭到北军洗劫之后,斯嘉丽的母亲去世,父亲连自己的女儿都认不出来了,两个妹妹有重病在床,没有食物。此时,19岁的斯嘉丽独自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她心底里有个强烈的愿望,她要靠自己的双手重振塔拉庄园昔日风采。看到这里,我不由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对这位伟大的女性肃然起敬。

本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应该是在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方面的刻画。斯嘉丽,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能为自己的土地争取到最大的利益,除了聪敏、智慧、还有勇气、毅力与责任心。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在什么困境中都能生存。她不完全依赖于男人,是个积极进取且新手承诺的女性。当然,仅有有点而没有缺点的认识不完整的,也是不存在的,本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她身上所暴露出来的人性的缺点。她自私、虚荣和冷漠等,让我们感觉这个人物形象很真实,虽然“不完美”,但却很丰满。再说白瑞德,他的男性形象被许多女性所推崇,这主要归功于他对待感情的执着。他是个有政治主见、立场坚定的男人,但又不忘本。他表现玩世不恭,爱一个人却智与感情,冷酷与柔情的冲突,在他身上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因此,白瑞德这个男一号的形象塑造的也相当“完美”。从这篇小说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用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还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对我们付出的感情,不要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到那时,悔之晚矣。因此,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来自他人的唉,也尽量用自己爱去回报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不要让自己的生命留下过多的遗憾。

飘读书笔记感悟300字篇7

我们都是浑身是刺的斯佳丽,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这是我最深的感触。

看完电影感触颇深,所以想看一下原书。我想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不会喜欢斯佳丽这样的女人,即使她美丽、富有、有趣,但她同样自私、贪婪、任性,她曾执着于有妇之夫阿希礼,将瑞特的爱慕、付出看作理所当然甚至是弃之如敝屐,她的感情被阿希礼践踏,她也无情的践踏他人的感情,她的第一任丈夫战死沙场,第二任丈夫因她而死,瑞特因她而远走,而她所爱的阿希礼不过是一个胆小、懦弱的男人,她穷尽了半生,才看清她到底爱的是谁。

没有人会一直守候在原地。瑞特爱斯佳丽,深爱。但他还是选择了远走,一次次的背叛已经令这个男人心碎,当斯佳丽认清阿希礼的本来面目时,她幡然悔悟——她并不爱阿希礼,她爱的`是她自己刻画出的理想人物,从没有人拒绝她,她只是不甘心,她真正爱的是瑞特啊!就是她的不甘心,让她和瑞特蹉跎一生,终是各奔东西。

我们都不喜欢斯佳丽,但在她的身上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缩影。明明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知足常乐,只能被自己的欲望支配、困扰,直到最后被自己折磨的不成人形……

每一本书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们在看书中的人物,书中人物也是现实世界中的我们。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7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