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总结报告范文 >

体育惠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 cwl2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建国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教科文卫工委,就我市体育惠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钟楼区全民健身中心、飞龙体育休闲公园、市体育医院等单位,并听取了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惠民工作,连续7年把体育惠民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程。市体育主管部门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动我市体育惠民工作不断发展,为我市人民群众运动健康素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全民健身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制定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备。二是公共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市50%的镇、街道建成以篮球馆、游泳馆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16个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6平方米。三是惠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共有1697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51家A级以上体育社团,常年活跃在体育恵民第一线,“常享动”APP的开通实现了健身场馆便捷化服务,市体育医院门诊部的建立为市民提供了运动康复服务。四是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并吸引市民参与到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来。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市初步形成了“设施更普及、组织更健全、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新格局,市民百姓对体育惠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常州模式”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

体育惠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二、存在不足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对照新期盼,我市的体育惠民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全民健身资源布局还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职业群体差异、年龄群体差异依然较为严重。对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健身活动场所的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健身设施层次没有拉开,种类不够丰富,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多元化的健身需求,特别是老小区健身场地受限制,新小区配套建设跟不上的现象仍较严重。

(二)对公共体育设施还需强化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虽然对行政区域内的体育设施的管理监督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但在具体的执行中还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监督检查、强化管理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器材在日常使用中,科学管理和维护跟不上。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够高,利用率偏低,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三)国民体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的社会价值在于提升国民体质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比例达39%以上,以老年人和青少年居多,一些市民还容易陷入健身误区。让更多的群众做到规范健身、科学建身、安全健身,需要有大量的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员进行引领辅导。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专业人员的队伍尚不健全,指导能力还较薄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全民健身的正规化、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市区级体育部门在机构改革的推进中大多被合并,基层体育专职工作人员大幅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工作执行力,增加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推进难度。

三、几点建议

体育惠民工程是一项多元化、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体育惠民工作新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研判体育惠民工作的新趋势、新要求、新任务。充分认识到,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意义。要把全民健身事业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政府主导,牢固树立体育即民生理念。要把体育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列入重点工程管理,使体育惠民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协调配套,并把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加强监督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把体育惠民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权益,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度,提升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素养,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形成全社会崇尚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引领体育惠民工作新高度

这几年,我市体育部门主动把体育融合到其它领域,已经创新实践了很好的体育资源共享融合模式。如钟楼区全民健身中心与北师大附属学校同步规划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学校社会资源共享;市体育医院把体育康复治疗资源开放共享,造福常州百姓;飞龙公园采用政府划拨土地、国有公司建设、民营公司经营管理的模式运行,公园绿地与运动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很好地总结提炼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壁垒,更大力度地推动部门之间的协调融合。加强体教融合,继续推进体校共建,让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甚至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校园体育教育,发展青少年体育,让更多的孩子从运动中得到快乐、得到健康;加强体文融合,继续推进街道、社区多功能公共文化体育中心的建设,丰富基层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体医融合,运动是良医,探讨重新启动实施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政策的可能性,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更为充分地释放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从而推动运动健康城市建设;加强体育与规划、建设、园林、水利、旅游、农工办等部门的融合,坚持集约性原则,打造一批有体育特色的公园、小镇、旅游线路、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加强体育与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融合,广泛开展覆盖各类人群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拓展全民健身活动广度。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提升体育惠民工作新水平

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市、区两级体育设施布局,推进五级网络向纵向延伸,均衡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实现城乡全覆盖。要立足城乡实际,因地制宜,始终以市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导体育惠民工程建设逐步向有特色、高水平的场地设施转移,加快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要强化政府主导,加大财政配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鼓励建设模式多样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要强调责任意识,规范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定期对健身器械进行维护更新,推进场馆建设和整修工作,确保使用安全。要顺应市场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健身场所,作为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的有效补充,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体育供给,并加强监管指导,规范健身服务市场。要加强保障力度,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整体实力,注重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发展,培育和打造特色团队,壮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提升体育指导服务能力,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更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