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热门文章 >

春节的来历和意义简介

| 艺洁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春节的来历和意义简介,欢迎阅读!

春节的来历和意义简介

春节的来历和意义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正月十七的风俗和禁忌

1、人气日

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气日”。天气好坏予兆今年人的兴衰。初七管小孩,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这天也要吃饺子。

2、“送蛐蜒蝎子”节

正月十七、十八也有节日,叫“送蛐蜒蝎子”节。过的时间也是晚上,也是在院子里打一堆篝火。但人们不再在篝火上空跳过,也不围着火舞之蹈之。

3、老鼠嫁妮

“正月十七儿,老鼠嫁妮儿”,是老鼠们的喜庆节日。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指派猫咪通知牛虎鸡狗等禽兽上天,按能力资格排座次。精明的老鼠偷听到猫咪的传话后,率先跑到南天门等候,糊涂的玉皇大帝见老鼠来得最早,就钦封它为十二生肖之首。猫咪只顾忙着通知别人,等它赶到南天门的时候,十二生肖已经排满,反倒没有它的位次,自此与老鼠结下了深仇大恨。

4、落灯

落灯,收灯,本日灯节结束,一切彩灯,均须除去,故称“落灯”。

其中工艺精湛的应妥善收藏。把全乡的龙灯集合在庙里,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焚烧首尾,留下龙身等待明年使用。

食俗:本日吃面。谚语有:“上灯圆子落灯面。

5、收灯

龙灯是灯节里最盛行的集体游戏,可分为龙首、龙身、龙尾三大部分,龙身是绘有龙鳞的长幅布料,收藏方便,也不容易褪色。本日收灯,把所有龙灯集合到公共地点,如社庙等处,焚烧首尾。

6、针刺日

旧时女子一年之中,耗于女红上的时间十分长久,本日停止女红,是为了节省目力。俗谓“针刺日”,是形容避开针刺的意思。

7、白虎启齿日

每年正月十六或十七日是惊蛰日又名白虎启齿日传统是祭白虎,后发展为打小人。

8、苗族芒哥节

农历正月十七,也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传统的“芒哥节”,四里八乡的各族男女同胞相邀结伴前往观看“芒哥”表演。

9、拉死鬼

正月十七的白府村要迎来该村非常热闹的传统节日:拉死鬼于每年的正月十七晚上举行。因为村民过春节都要把死去的亲人接回家过年,正月十六送走,他们担心那些无人祭奠的野鬼、厉鬼留在村中为害,所以十七晚家家点火驱邪,把死鬼拉出去烧掉。

10、凤岗"珍珠娘娘朝拜"

正月十七朝拜"凤岗珍珠娘娘"庆典活动是达濠地区乃至粤东地区较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凤岗妈"是俗称,名曰"珍珠娘娘",由于灵显,每年正月十七除村人朝拜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外地善男信女前来朝,自古有"凤岗妈向外客"的俗语。

正月十七忌什么

1、忌迁居、忌更换、洗涤衣被;

2、忌剃头;

3、忌吵架、__;

4、忌请医生;

5、忌宿娘家;

6、忌遇殡葬,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但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7、丧家忌拜年。

注:以上内容仅供休闲娱乐,不作任何用途或决策之用,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正月十七有什么讲究

一、吃长面条

正月十七是落灯日,也是中年人的节日,正所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上灯之时吃汤圆,落灯之时要吃面。而“人气日”也是吃面条的日子,意思就是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让时间过得慢一些,寓意着长寿之意。所以人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总要吃一碗面条,俗称“长寿面”。

正月十七是中年人的生日,因此中年人要吃长长的面条。面长也就是脸长,脸长也就寓意着人中长,老话说“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相传汉武帝的脸就比较长,有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赋来奉承他,其中有一句说:夫何面长而尺二兮,甲子再度不垂其髻。

意思就是说汉武帝的脸长一尺二寸,是为长寿之意,这就好比大臣们山呼“万岁”一样,是一句奉承之语。所以面长也就代表着寿长,因此“长寿面”要中间不断,越长越好,是一种美好的寓意。有些地方过生日吃“旗花面”,已经失去了长寿之意。

二、送小人

春季已到,万物即将复苏,各种动物开始活跃。正月建寅,寅为老虎,所以最先开始捕食的就是老虎,因此正月十七也被称为“白虎启齿日”。然而老虎在其它动物还没有彻底苏醒之前就开始捕猎,总有一点小人的行为。

正月十七年已过完,中年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开始为家庭忙碌了。对于中年人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小人,不怕君子,就怕小人。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七这一天举行“打小人”习俗,是古代的一种“傩仪”习俗。

人们用纸剪成人形,上面写上小人的名字以及生辰等,然后用鞋底打纸人,寓意着新年不被小人缠绕。白虎启齿是一种小人行径,于是人们在这一天祭拜赵公明的坐骑黑虎,意思就是用黑虎压制小人,让小人远离,让黑虎送财。

三、送虫子

正月十七,年已过完,人们将家里彻底打扫一番,并将打扫的垃圾放在一起焚烧。之后将烧尽的灰烬倒出去,寓意着将家里的小虫子都送走了。所以正月十七也是“送蛐蜒蝎子”的节日,也就是将家里所有不好的事物全部送走,然后安安心心去忙碌。

这一天燃烧的灰烬要倒在固定的地方,一般是倒在大路上,人们在倒灰烬的时候,口中还念念有词说:送到大路上不伤人。当然别有用心之人,也可能将灰烬倒在仇家门口,寓意着将所有的不好之事都送到了仇人家。

四、送老鼠

在农耕社会,粮食就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一切偷吃粮食的动物都被视为害虫,其中老鼠就是最主要的一种。因此正月有很多老鼠嫁女的日子,而正月十七就是老鼠嫁女之日,俗话说:正月十七,老鼠嫁妮儿。而老鼠嫁女,对象为猫,当然是有去无回。

说是猫和老鼠在排生肖之事中结下梁子,后来老鼠为了缓和矛盾,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猫,以绣花鞋做轿子,结果就是鼠入猫口,一去不回。人们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于是在这一天早早熄灯睡觉,并将鞋子摆放整齐,也就是给老鼠提供方便。

所以老鼠嫁女,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因此正月十七送老鼠,也就是送老鼠嫁女,送老鼠入猫口,并且设置陷阱,吸引老鼠倾巢而出,以便一网打尽,是一种驱鼠护粮的习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44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