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说“家常话”“体己话”“激励话”,听真话、察实情、求实效,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本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调查研究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客观真实情况,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干部作风、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作风,特别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培育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途径,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中学习,在总结经验中提高。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对于调查研究最经典的诠释。这足以说明,不进行调查研究,往往找不到问题,找不到问题就会盲目自信甚至盲目地自满。找不到不足和缺点,不知道如何让自己进步,出现任性甚至是桀骜不驯,就不是偶然。因此,调研,就应该按照规矩和制度真真实实进行下去,才会发现真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分析研判,做出一定的判断和结论。只有这样,才是真的弘扬调研之风。
把问题研究具体、研究深入,是调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避免调查研究走过场的好办法。深入调研,要学会发现“细节的力量”。深入基层调研,绝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要通过精准获取信息、分析数字,去研究背后的“为什么”“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客观真实情况,把精准思维贯穿到调研全过程,才能让调查更有准星、研究更增分量、行动更出成效。“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粗枝大叶;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按部就班;有人认为聊家常、算账本是“小事”,做决策不必问那么细。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口中不问数字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
调查研究作为提高领导水平、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干部的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发扬一丝不苟、艰苦细致的作风,真正号准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全面掌握真实情况,以高水平、高质量、高价值的调研成果,为推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着力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锤炼调研本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才能摸准实情、找到问题症结,推动工作开展。
一、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奔着问题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二、强化调研成果运用
调查研究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要善于用调研成果指导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研的根本目的。(一)提高站位,坚持正确导向。调研时要注重聚焦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有问题意识又要有发展眼光,既要立足实际又要面向未来。通过调查研究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突出重点,把握工作规律。调查研究不能“蜻蜓点水”,必须直奔主题、抓住关键、深入实际,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认真思考和研究当前如何把握工作重点,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问题,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大而化之。(三)学用结合,推动工作落实。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任务要求,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三、是抓组织领导,促活动推进。
成立“大兴调查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大兴区关于深入开展“大兴调查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工作责任和时限要求。同时,结合乡情实际,将“大兴调查研究”活动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之中。抓目标任务,促责任落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大兴区关于开展“大兴调查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选题、调研方式和调研任务等内容。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底数,切实找准问题,精准掌握情况,为乡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样才能调查出真东西,发现真问题。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场中外记者会上所说的那样,“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首先要问需于民,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有无实效,干部是否尽职尽责,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说到底,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先把问题找准,才能把对策提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多次强调“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听真话、察实情”“真正把情况摸清”,就是要求我们在调研中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真正关心人民群众。说人民听得懂的话,问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从“逆耳言”“牢骚话”中听民意、察民情,才能真正把人民所想所急所盼发现出来,用实际行动呼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更要身体力行,直达基层一线。坐在办公室里既不能发现问题,更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时常走出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之道的有效途径,才能把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推向前进,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答卷。
“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还要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智慧中汲取发展良策。现在年轻干部的教育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广博,还要不要向群众学习?当然要!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都需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把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与建议汇集起来,不断提炼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新创造、新经验,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在“学以致用”中不断改进服务群众的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让“民间高手”的智慧有效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调查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下到基层,不仅能问需于民,更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基层调研,需要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群众之中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说过:“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到基层都是办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就不能真正了解群众之所急、群众之所盼、基层之所难。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成效、解决不足,回应民生期盼,不仅需要走进山间田野,更要走进群众心中。深入基层调研,要确保调研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要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不能“蜻蜓点水”,必须直奔主题、抓住关键、深入实际,找准问题症结所在。青年干部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秀”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到:“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青年干部应发挥务实求真的作风,沉浸式体验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疏解民忧的调查研究全过程,认真思考和研究当前如何把握工作重点,集中精力破解重点问题。坚决杜绝逃避推诿,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做到真正解民忧。
当前,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而只有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及时敏锐地发现各种问题,真正把握趋势,找准对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要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只有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好的调查研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党的决策正确与否、效果如何,人民群众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决策效果由群众检验,才能听到更多的意见,获得更多的政策反馈,从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果。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
好的调查研究,要坚持结果导向。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的目的是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必将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共识和力量,找准对策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多次要求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实践品格。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当前,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本质上就是实事求是,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不仅是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蕴含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和责任。对此,我们必须秉持正确的态度,从“身入”到“心至”,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而不是闭门造车,坐在会议室看报告、听汇报,更不是隔着玻璃挥手拍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提前考虑谋划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时间节点等,在开展调查过程中,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要走出围墙深宅,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庭院家中,与群众“坐一条板凳”,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持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不仅要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和群众做朋友,把群众当亲人,依靠群众反映真实情况,还要密切联系群众,真诚问计于群众,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敞开大门、放下身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总结经验,也研究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清、分析透,才能使调研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从而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持问题导向。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研究提出解决之道。围绕实践遇到的新问题、紧盯深层次问题、聚焦急难愁盼问题等,做好调查研究,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掩盖问题,要到局面好和做法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去伪存真、去粗取其精华,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以调研成果推动工作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提高政治站位,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提高调查研究的“高度”。调查研究不能是“一次跟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风”不应是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被动之风,也不应是“别人在调研,我也要调研”的从众之风。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一次调查研究,未必就能掌握全部情况,必须坚持不懈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进调查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往高效迈进,让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在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以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敢啃硬骨头”的吃苦劲,驰而不息地向群众最大需求聚焦,向群众最满意用力,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在真做实干中解决问题。
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带着方法学,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动脑悟、沉心做,掌握好开展工作的“胜利密码”,时刻保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精气神儿,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扛起自己该扛的那份责,推动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步、整体上台阶。
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担时代重任,夯实调查研究基本功,继续用好这个传家宝,将调查研究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真正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读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话外音,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客观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调查研究传家宝代代相传。
端正“谋定而后动,知之而有得”的工作态度,让调查研究有“准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查研究工作同样如此。方案中指出,在调查研究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重点调研哪个环节,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解剖、对症下药。若是查找问题时“雾里看花”,抱着“欣赏盆栽”“走马观花”的心态开展研究,必然看不到真情、察不到实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问题,以“找麻雀”的火眼金睛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拿出符合实际的对策举措。
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让调查研究有“深度”。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是“包罗万象”,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千头万绪”,光靠“花拳绣腿”“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把“工作案头”搬到人民群众的“田间地头”、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中传书,踩深群众路线上的脚印,绘活党群路线的生命线,将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深化调查研究破难题之“深度”。
保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调查研究出“实效”。摸实情离不开调查研究,而搞调查研究离不开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才溪乡调研时,挤出夜间的时间走家入户访贫问苦,才形成以“铁的事实粉碎一切机会主义的瞎说”的《才溪乡调查》;习近平同志冒着严寒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感慨“能看到真贫就值了”……都反映出听实话、察实情的必要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实”字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广泛运用“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用群众“写实”的笔,填写好调查问卷,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信息,将群众一线之“实情”转为调查研究之“实效”。
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研之风、注重调研实效,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多察实情、多解难题,我们就一定能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是因为传承了调查研究的优秀传统,我们才探索出了改革开放这样伟大的政策,打赢了脱贫攻坚这样伟大的战役。事实证明,大兴调查研究之清风,大有裨益于民生之幸福。
调查研究联系群众、锻炼干部。“基层是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下到基层,不仅能问需于民,更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基层调研,需要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深入群众之中学习、锻炼、提升,经风雨,壮筋骨,见世面,长才干。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说过:“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到基层都是办法。”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到兰考治沙,先骑上二八大杠在各地转,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取经,总结出来三种治沙作物:泡桐、花生和大枣。今天才有“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的民谚。可见,调查研究既有益于群众,也有益于干部。
调查研究利于发现问题、完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不做调查研究,问题就难发现,决策就难科学,落实也会走样,基层治理就会变成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北京有一个人社局的干部,为了出台更合理的政策,亲自体验外卖小哥的生活,跑了很长时间,12小时挣了41块钱,上了网络热搜。这件事让人感慨的是,这个干部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依然坚持去实地调研。看起来亏大了,但又何尝不是赚翻了呢?赚到了真问题,转到了好口碑,赚到了初心的滋味。这不仅能提升当地的治理水平,更给各地的治理树立了一个标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升治理水平。
调查研究需要清除歪风、切实为民。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里写道:“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研工作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否则决策就会难产,政策就会走形。那要怎么做?五个字:深、实、细、准、效。现在个别部门为了工作业绩,频繁开展基层调研,实为应景作秀;还有一些基层调研浮于表面,隔岸看景、走马观花,只能泛泛了解群众收入、困难情况,并不能解决群众问题;更有甚者,借调研之口,假公济私,接收地方单位“贿赂”,胡吃海塞,资料涉假……这些调研不正之风虽属个别,但影响恶劣,把真经念歪了,把民心弄丢了。所以,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吹起一阵调研的清风,而吹散不正之风、邪气歪风,切切实实地为民利民。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群众在基层,民心在一线,我们就需要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冷暖,唠一唠家常。可以不夸张地说,在任何地方,都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任何时代,重视调查研究的作风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