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 >

研习《梁家河》精神心得

| cwl2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这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着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的确,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其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值得我们深深学习。

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书中提到的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然而,在习近平看来,艰难困苦却更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人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读《梁家河》之前,我一直揣着这样一个疑问——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读完《梁家河》,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首先,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当年陕北地区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样,在平时工作中也是如此,哪里需要我们去哪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脚踏实地,不偷奸耍滑,做好组织安排的工作,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恰逢近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作为一次科技盛会,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科技工作者,要以此次大会为学习契机,带头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部署,始终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勇攀科技发展高峰。

第三,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读了《梁家河》,学习了总书记的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梁家河》给了我一笔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今后身处何处,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将以梁家河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2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