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学习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 >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炳卓2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开始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要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得以实现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底色。下面小编整理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1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和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经验,对中国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与升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值大转型期,社会治理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实生活中,法治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正、徇私枉法等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全体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这句话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相关法治建设精神和要求,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学习。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部署,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和精神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在实际的群文工作中能够自觉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接受监督。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2

  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要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得以实现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底色。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施工图。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为此直到2035年前我国逐步全范围全领域全深入,在全国上下形成“人人爱公平,公平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再到人民群众皆能参与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航员,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能增强党的领导,同时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不偏不倚。当下一些贪腐案例牵扯出来的官员存在以权谋私、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及不为人民群众干实事等现象,因此显现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首要性。党员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对象中的一小部分,但很大程度影响该项事业的成色,所以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引路人,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党的奋斗目标。当下国家逐渐壮大,物质条件得以极大改善。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也就是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去追求,更加在意公平正义,对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有更高要求。总之,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3

  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是研究解决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石。依法治国不单单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国家机器行之有效的准则。任何一个人、一个单位甚至跨国企业都不能绕开这个“准绳”。依法治国这个准绳是每个人、单位、企业无论在生活、生产、经营上都需要衡量自身是否依法在做事做人。

  作为一个党员不仅是在工作上要求高,在政治上标准更高。在思想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为上要做到知法、懂法、尊法。党员的责任担当更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到以身作则,起到党员先进的表率作用,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做学法知法的表率,人人信仰法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面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社会呼吁和实践需求,每一位党员都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这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谨小慎微,也不是唯唯诺诺的循规蹈距,而是一种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是做人有底线,做事讲原则。

  遵纪守法是每个人心中的“准绳”和“标尺”才会更好的实现依法治国。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4

  近日,央视播出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备受大家关注,我也进行了观看学习,开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引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的道路该怎么走而引发深思。以奉法者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坚定而明晰的答案。通过观看,我感到:作为一名财政工作人员,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法制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是明确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主要目标。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明确政府财政支出责任,使政府财力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建立健全财政对经济运行监测、评价、调控机制,不断增加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形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制衡机制,全面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二是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依法确定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保障能力,提高财政对依法行政保障能力。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建立规范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合理确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决策依据、决策程序和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占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比例,均衡地区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提高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财政经济预测和财政运行分析制度,准确判断和全面把握全市财政经济运行态势,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要建立财政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财政收支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和其他财政风险,不断提高财政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能力。

  四是规范预算编制行为,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决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约束。加强政府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准确反映政府财政、财务收支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使财政资金与预算项目执行结果有效结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完善国库及债务管理制度,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调度,减少不合理的财政资金占压、运用,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加强债务管理制度,制定完善还款准备机制,落实还款责任,及时偿还到期债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采购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肃查处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六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禁止违法收费,逐步将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公示、评价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征收行为,严格依法征收。

  七是完善行政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经费支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标准,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不断提高政权建设保障能力。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观后感心得体会5

  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治思维与权力行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储备。从现实情况看,苛求领导干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样,系统掌握法律体系,熟练使用法律条款,准确把握法律关系,是难以实现的。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特别要重视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学习。其次要熟练掌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各种法律关系及法律程序,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法律逻辑、反腐倡廉、平安中国、综治维稳等社会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维稳中的棘手问题的能力,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观念,始终对宪法法律存敬畏之心、捍卫宪法法律尊严。要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能不能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把遵纪守法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标准,把依法行政状况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指标,这样才能强有力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知法、带头用法、带头守法、带头护法,才能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7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