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需要更多“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好干部继续砥砺奋进、坚持战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磅礴力量!一起来看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个人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
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湖北有时还出现散发零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每天还有新增。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疫情防控如同无处不在的风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迅速查漏补缺,打好思想、工作、生活三个“补丁”,将疫情风暴拒之门外,为全面战胜疫情争取时间。
打好思想的补丁,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思想的堤坝是无形的,最容易因为内心的麻痹和动摇而出现裂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时期,中国已经成为疫情的洼地,我们要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回避疫情防控,还需要给思想上打个补丁,坚持两个“不能停”,筑牢思想防线。首先要突出示范引领不能停,让防疫党员先锋队在社区扎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疫情防控融入基层党建之中。其次要重视宣传引导不能停,要广泛宣传疫情防疫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要坚持防护宣传,持续发动志愿服务团队,将疫情防控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
打好工作的补丁,聚焦细节,查漏补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复工复产工作持续推进,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回到正常的工作岗位,而工作期间的疫情防控因为跨度大、范围广等特点,更需要拿出精细功夫,聚焦细节,查漏补缺,清除死角。一方面要及时核查人员流动,利用健康码等线上认证方式,做好人员登记,掌握健康状况,防止外来输入病例;另一方面要补足管控力度,在大型商场、游乐园、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科学配置防疫物资,合理安排检测人员,加强实时管控措施。
打好生活的补丁,改善习惯,引领风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弱小,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重视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引领社会生活新风尚。俗话说,“病从口入”,要从两方面入手,来一次彻底的“餐桌革命”。首先要对野味说不,将野味拉进餐饮的“黑名单”,从行动上抵制野味,做到不买野味,不吃野味,主动举报野味非法买卖,做保护野生动物的承诺者、践行者。其次要推行分餐制度,拿起公筷、公勺,最大限度隔绝病菌传播,让饮食更自主、更卫生。
当前脱贫攻坚任务已到最为关键时刻,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最重要的举措。纵使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将始终冲锋在前,不以个人利益权衡利弊得失或顾念安逸享乐而选择规避逃避。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脱贫是一场硬仗,既要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又要全面巩固脱贫成果,还要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困难,收官之年遇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硬任务”。而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强化作风建设,越是要亮出监督利剑。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要针对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实施精准督战、有效督战,把督战重点聚力聚焦脱贫攻坚战,聚力聚焦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聚力聚焦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和相关环节,做到念兹在兹、不胜不休。
学习两会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落实责任监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要督促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定人民立场,发扬严实作风,督促各级各部门把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惠及百姓。要实施挂牌督战,下沉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督战督导,尤其要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督导、激励、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主动压紧压实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始终做到坚守初心和使命,深耕自己的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通过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不断提振各级党员干部精气神,撸起袖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学习两会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强化重点突出。“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抓好脱贫攻坚督战,既要紧盯“面”上的作风去监督,也要注重“点”上的重点去监督,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中去落实督战责任。要持续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督查考核多、表格清单多等实际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全部精力都用到推动脱贫攻坚上。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持续开展扶贫项目、资金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抓好警示教育,健全跟踪监督机制。还要严把退出关,既不能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经得住历史检验。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贯穿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宣示了不变的执政理念,传递了永恒的人民情怀,凝聚起了亿万人民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圆梦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矢志不渝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思想,笃守人民立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共同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用一颗红心,全心全意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了鲜红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老百姓的幸福”“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字里行间、一往而深,处处彰显着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为民,就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初衷,这初衷不掺杂任何私人利益、不允许有丝毫非分之想,坚定不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标准,始终做到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人不少,在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落,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用一颗忠心,念兹在兹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开展的6次国内考察,念兹在兹的始终都是“人民”。这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呼唤14亿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推动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忧民,就要有“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的骨肉亲情,有“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感同身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用一颗虔心,诚心诚意敬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人民用勤劳和勇敢,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开辟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时代,成就了“真正的英雄”。敬民,就要深化“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性认同,增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政治自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人民求教,总结好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智力成果,用情讲好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人民故事和中国精神,不断在攻克“娄山关”“腊子口”的前进道路上,释放蕴藏于亿万人民之中的无限能量。
用一颗恒心,公平公正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衡量干部的好与差,就看他能不能办实事。”不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进法治,不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治理社会,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惠民,就要把读懂群众期待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瞄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的“靶子”,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重拳打击群众工作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始终把精力和心思放在破难题、克难关、惠民生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值和满意度。
人民至上,执政所向;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笃守人民立场,增强最大底气,我们的伟大事业定能无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
5月24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贡觉曲珍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工作的关键,以及基层干部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话题。她说,基层就是“最后一公里”,最重要的就是“做”重于“说”,要做得多,还要做得好,把党指的方向和群众的具体需求结合在一起。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对基层干部来说,“做”重于“说”就是应有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党员干部习惯于“以喊代干”,热衷于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豪言壮语多,实际行动少,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表面上层层都在落实,实际上是层层在落空。诚然,喊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喊只要动动嗓子、开开大会,就能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干就要甩开膀子、放下身段,特别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遇到的阻力会更大,挑战会更多。但是,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只说不做,没有真心干事的态度,没有苦干实干的担当,工作如何抓实抓细?组织交代的任务又如何能完成?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可谓要言不烦、言简意深。让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历炼是党培养领导干部的优良传统,基层是年轻干部应有的锻炼经历。基层干部应倍加珍惜在基层工作的机会,涵养把工作当事业的心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基层工作上,干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基层干部工作在一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更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要有真心干事的态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做到临难不避、实干为先,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要有干好干成的态度,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群众的最期盼、最需要出发想办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出多大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能有多大的成就。说一千道一万道,干部的第一要务都是干事业。基层干部一定要做敢想敢干的行动者,当求真务实的实干家,用苦干实干谱写人生的华章,努力建功立业新时代。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回答记者采访时,点赞了“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队伍”,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广大扶贫干部要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力助攻!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术照”,“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作秀式”扶贫还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扶贫干部要有“铁肩膀”,担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大责任”,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身上有泥。扶贫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听群众言、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就要接地气、有“泥土味”,不能摆出一副“小干部模样”高高在上,要坐上百姓炕头、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判,了解真实情况,第一手资料,工作做细做实。特别是在“三区三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还存在语言的障碍等问题,扶贫干部说话做事要群众听得懂、看得见、心里清,只有脸上有汗、身上有土、脚上有泥才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需要更多“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好干部继续砥砺奋进、坚持战斗,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凝聚磅礴力量!